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百步五十步之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五十步笑百步」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1>鼓之,兵既接,棄甲曳兵2>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
肉搏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敵對雙方近身格鬥。也稱為「白戰」。
鐵布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中國武術。是內、外功兼修的功夫,練成後可抵擋拳腳兵,與金鐘罩相類。《聊齋志異.卷六.鐵布衫法》:「沙回子得鐵布衫大力法。駢其指,力斫之,可斷牛項;橫搠之,可洞牛腹。」
名垂後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流傳於後代。《漢書.卷四五.息夫躬傳》:「昔秦繆公不從百里奚、蹇叔之言,以敗其師,悔過自責,疾詿誤之臣,思黃髮之言,名垂於後世。」《三國志.卷七.魏書.臧洪傳》:「昔晏嬰不降志於白,南史不曲筆以求生,故身著圖象,名垂後世。」
深謀遠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別指兩種農具與兩種武器。鉏,翻土、除草的農具。櫌,用來鏟平田地或擊碎石塊的農具。棘,長柄,頂端有直,兩旁各具橫刀,可直刺或橫擊的兵器。通「戟」。矜,矛或戟的木柄。 (2) 錟:音ㄒ|ㄢ,鋒利。 (3) 句戟長鎩:音ㄍㄡ ㄐ|ˇ ㄔㄤˊ ㄕㄚ,為兩種兵器。句戟為戟尖端有鉤的兵器,長鎩為長矛。戟,戈和矛的合體,兼有勾、啄、撞、刺四種功能。裝於木柄或竹柄上。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 (4) 適戍:前往守衛。 (5) 抗:對等、匹敵。 (6) 九國:指戰國時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等國。 (7) 鄉時:昔日、以前。鄉,音ㄒ|ㄤˋ。 ◎2漢.賈誼《新書.卷一....
慮遠謀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別指兩種農具與兩種武器。鉏,翻土、除草的農具。櫌,用來鏟平田地或擊碎石塊的農具。棘,長柄,頂端有直,兩旁各具橫刀,可直刺或橫擊的兵器。通「戟」。矜,矛或戟的木柄。 (2) 錟:音ㄒ|ㄢ,鋒利。 (3) 句戟長鎩:音ㄍㄡ ㄐ|ˇ ㄔㄤˊ ㄕㄚ,為兩種兵器。句戟為戟尖端有鉤的兵器,長鎩為長矛。戟,戈和矛的合體,兼有勾、啄、撞、刺四種功能。裝於木柄或竹柄上。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 (4) 適戍:前往守衛。 (5) 抗:對等、匹敵。 (6) 九國:指戰國時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等國。 (7) 鄉時:昔日、以前。鄉,音ㄒ|ㄤˋ。 ◎2漢.賈誼《新書.卷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寬的斧頭。《玉篇.金部》:「鐇,廣斧也。」
心如刀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如刀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如刀割」原作「心肝若割」,謂猶如心頭被利割過,通常用來比喻內心的痛苦感受。漢代蔡邕〈太傅胡廣碑〉一文說道:「進睹墳塋,几筵空設;退顧堂廡,音儀永闕。感悼傷懷,心肝若割。」意思是說:我來到你的墓前,看到祭桌上空空蕩蕩的;再回頭看昔日常見你影子的長廊廂房,卻也望不到你的音容身姿。內心的傷痛油然生起,像是有把利正割著我的心頭。此處作者便用「心肝若割」比喻自己內心極深刻的痛苦。後來「心如刀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內心極為痛苦,像被刀割一樣,多用在所關切的人遭受苦難,而自身卻無能為力的狀況下,如明代小說《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百個腳步的距離。古人常用為射箭時射程的標準。如:「百步穿楊」。《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三國演義》第五六回:「操欲觀武官比試弓箭,乃使近侍將西川紅錦戰袍一領,挂於垂楊枝上,下設一箭垛,以百步為界。」
計不旋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旋踵,旋轉腳跟。計不旋踵指在極短的時間內打定主意後,即勇往直前,絕不觀望徘徊。《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觸白,冒流矢,議不反顧,計不旋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