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脛而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不脛而走」。見「不脛而走」條。01.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二.經籍會通二》:「間以餘力游,發之乎詩若文。又以紙貴乎通邑大都,不脛而馳乎四裔之內。」
深圖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別指兩種農具與兩種武器。鉏,翻土、除草的農具。櫌,用來鏟平田地或擊碎石塊的農具。棘,長柄,頂端有直,兩旁各具橫刀,可直刺或橫擊的兵器。通「戟」。矜,矛或戟的木柄。 (2) 錟:音ㄒ|ㄢ,鋒利。 (3) 句戟長鎩:音ㄍㄡ ㄐ|ˇ ㄔㄤˊ ㄕㄚ,為兩種兵器。句戟為戟尖端有鉤的兵器,長鎩為長矛。戟,戈和矛的合體,兼有勾、啄、撞、刺四種功能。裝於木柄或竹柄上。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 (4) 適戍:前往守衛。 (5) 抗:對等、匹敵。 (6) 九國:指戰國時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等國。 (7) 鄉時:昔日、以前。鄉,音ㄒ|ㄤˋ。 ◎2漢.賈誼《新書.卷一....
拒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可以搬動的障礙物。古時以木架置以長槍,鋒朝外,用以防禦騎兵攻擊,故稱為「拒馬」。今則以木條或鋼材縱橫交叉成架,再釘上刺鐵絲,置於要地或示威、暴動場所,以阻攔行人或車輛通過。
心如刀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如刀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如刀割」原作「心肝若割」,謂猶如心頭被利割過,通常用來比喻內心的痛苦感受。漢代蔡邕〈太傅胡廣碑〉一文說道:「進睹墳塋,几筵空設;退顧堂廡,音儀永闕。感悼傷懷,心肝若割。」意思是說:我來到你的墓前,看到祭桌上空空蕩蕩的;再回頭看昔日常見你影子的長廊廂房,卻也望不到你的音容身姿。內心的傷痛油然生起,像是有把利正割著我的心頭。此處作者便用「心肝若割」比喻自己內心極深刻的痛苦。後來「心如刀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內心極為痛苦,像被刀割一樣,多用在所關切的人遭受苦難,而自身卻無能為力的狀況下,如明代小說《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大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為單厚背的兵器。
害理傷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之,衣履宛然。大異不解。即刻趣裝,星馳而歸。既聞兒死妾遁,撫膺大悲。語侵婦,婦反脣相稽。孫忿,出白;婢嫗遮救,不得近,遙擲之。刀脊中額,額破血流,披髮嗥叫而出,將以奔告其家。孫捉還,杖撻無數,衣皆若縷,傷痛不可轉側。孫命舁諸房中護養之,將待其瘥而後出之。婦兄弟聞之,怒,率多騎登門;孫亦集健僕械禦之。兩相叫罵,竟日始散。王未快意1>,訟2>之。孫捍衛入城,自詣3>質審,訴婦惡狀。宰4>不能屈,送廣文5>懲戒以悅王。廣文朱先生,世家子,剛正不阿6>。廉7>得情,怒曰:「堂上公以我為天下之齷齪8>教官,勒索傷天害理之錢,以吮人癰痔9>者耶!此等乞丐相,我所不能!」竟不受命,孫公然歸。王無奈之,乃...
身無寸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無寸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手無寸鐵」原作「手無寸」。《異苑》一書所記皆神話傳說之事,其中記載晉代一則故事:住在順陽南鄉的楊豐和兒子楊香在田裡收割穀物時,被出沒的老虎給咬住,年僅十四歲的楊香,手上沒有拿任何短小鋒利的武器,直接捉住老虎的脖子,結果救了父親一命。就是鐵器,所以後來從這裡演變成「手無寸鐵」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手上沒有拿任何武器。另外在較早的文獻漢朝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已可見到「人無尺鐵」一詞,意思是說:士兵傷亡慘重,箭矢也用完了,手上連一件短小的武器也沒有,還是奮勇爭先上前殺敵。
百死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經歷極大危險而幸存。《北史.卷五五.杜弼傳》:「諸勛人觸鋒,百死一生,縱其貪鄙,所取處大。」
龍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龍形花紋。《史記.卷八二.田單列傳》:「畫以五彩龍文,束兵於其角。」漢.班固〈兩都賦〉:「寶鼎見兮色紛縕,煥其炳兮被龍文。」
兵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學道者死於兵因可借此解脫得道,故稱。藉此解脫軀殼而登仙。清.全祖望〈梅花嶺記〉:「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猶信葬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