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28.11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齒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齒櫛陽燧足、星,閩南語俗稱海蜈蚣、海時鐘,英名Toothed brittle star。體盤直徑約2公分,反口面(背部)具有許多微細的顆粒突起,大都呈黑褐色且具有網狀斑紋或小黑點,少數個體呈灰綠色或棕色,口面(下方)呈淡黃棕色。腕足5隻,長約7公分,約為體盤直徑的4至5倍,常呈淡黃棕色具有深色的橫斑,每節具有3至5枚腕針,上層與下層的腕針大小相似。
飾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飾物海星Ophidiaster armatus分布於水深5~33公尺的珊瑚礁區與沙地交界帶。體盤很小,腕長可達15公分,整體大小約20~30公分。腕細長手指狀,橫切面略呈圓形,末端向上翹起。背板及邊緣板排列整齊,向上凸起,排成七縱列。全身密佈顆粒體,每一公分長度大約有80個顆粒體。皮鰓區排成八縱列,腕基部的皮鰓區上有20~30個皮鰓,每個皮鰓被3~5個顆粒包圍,皮鰓區上的顆粒較小;腕末端的皮鰓區上只有1~5個皮鰓。篩板一個,橢圓形到鈍三角形,最大直徑約為4mm,上面有輻射狀細溝紋。背板上皮鰓區邊緣常有一個鑿形叉棘 (Excavate pedicellaria)。上緣板排列成規...
大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細長,體長為體高之41.1倍,頭長之11.2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6倍;頭長為吻長之4.6倍;吻長為眼徑2.1倍。吻尖;口裂超過眼之後緣稍後;上頜較下頜長;上下頜骨齒小且尖銳,各1列,齒列前端接近鋤骨齒列;前上頜骨齒5顆,鋤骨齒為不規則之2列,後方合為1列,呈現"Y"型。背鰭起點在鰓裂之後;背、臀鰭在近尾端處略微提高;胸鰭中等發達;無尾鰭。福馬林標本之體色均一,呈橄欖色,腹側淡褐色;胸鰭淺黃色;背、臀鰭淡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phichthus erabo (Jordan and Snyder, 1901)
上唇邊緣無皮褶。上頜較下頜長。上下頜骨齒圓錐狀,各1列;前上頜骨齒4枚,緊接其後是1列鋤骨齒。背鰭起點在鰓裂之上。脊椎骨數152~155。體長為體高之29.4倍,頭長之11.4;尾長為頭與軀幹之0.9倍;頭長為吻長之4.7倍;吻長為眼徑之4.7倍。吻尖。前鼻孔成管狀。口裂超過眼之後方。背、臀鰭在近尾端處結束。體有大小不一之深褐色圓形斑點。頭部之斑點小且密集;背鰭具淺褐色之斑點,臀鰭白色。
印度洋與西太平洋海域。
棲息於珊瑚礁及岩岸區。
數量極少無經濟利用之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鰻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鰻科(Family Ophichthidae),Snake Eels,Worm Eels
筆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體紅色。雌雄花序均為卵圓形。雄花 3數。

斑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長為頭長的13.4-15.8倍;全長為鰓孔位體高的51.9-58.7倍;全長為軀幹長的2.8-2.9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4倍;頭長為吻長之4.8倍;吻長為眼徑之1.9倍;胸鰭約為眼徑之1.6倍。尾長大於體長,吻端呈白色且較圓鈍;上頷稍長,口裂超過眼之後緣;無尾鰭,背鰭起點於鰓裂之前,胸鰭較微小,長度不及其基部;肛門在體之前半部,背、臀鰭在近尾端處結束;上、下頜齒及鋤骨齒皆有二列,並且為顆粒狀;前上頷骨齒六枚,與鋤骨齒分離;沿著體側具有三列褐色圓形斑塊,其中的上列與下列為半圓狀,中列則為全圓(接近橢圓狀)且最大,並深入背鰭;眼部周遭則被三至四塊斑紋所包圍。福馬林標本,體有三列咖啡色圓班(中...
水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腔腸動物水母目。顏色深藍,為有傘蓋的大型海蜇。觸手是乳白色,可食。
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例:這怕係窿,愛細義兜仔。(這可能是洞,要小心點。)
永澤目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永澤目蝶 Minois nagasawae (Matsumura, 1906) 亦稱永澤眼蝶。本種屬中型蛺蝶,雌雄蝶外型相近,但雌蟲體型較大,且斑紋較發達。前翅背面帶有光澤的濃茶褐色,近外緣處有2枚中央呈藍紫色的黑色眼狀紋;後翅背面色澤同前翅,近外緣處有3~4枚黑色眼狀紋。翅腹面的底色較背面淺,前翅近外緣有兩枚眼狀紋,近頂角者較大;後翅近外緣有兩條深褐色的波浪狀曲線。 本種為台灣特有種,主要分布於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草原,局部普遍,一年一世代,7~10月可見成蟲活動。成蟲取食花蜜及動物糞便的汁液。幼生期尚不詳。
赤麗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赤麗棘海星Echinaster callosus屬於棘海星科Echinasteridae,具有5隻較長且末端翹起的腕;輻長(R)與間幅長(r)的比值為13公分/12公分,骨板呈網狀排列,皮鰓成群出現,皮鰓區位於骨板之間,腕足背面的皮鰓區較大,骨板交會處有直立型大棘,篩板一個,在乾標本中明顯隆起,上面有許多放射狀溝紋,肛門位於體盤中央,被 5~7 個直立棘包圍,第1、2、3溝棘排成一列,方向與腕的方向垂直,第1溝棘短小;腕基部的第3溝棘末端常有3~4個分叉,第4溝棘(或稱為側溝棘)粗大,末端常見5~8個分叉突起。赤麗棘海星乾標本的管足可看出明顯的二列,體盤與棘均有厚皮膚包覆,由福馬林浸泡過的乾標...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