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2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斑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長為頭長的13.4-15.8倍;全長為鰓孔位體高的51.9-58.7倍;全長為軀幹長的2.8-2.9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4倍;頭長為吻長之4.8倍;吻長為眼徑之1.9倍;胸鰭約為眼徑之1.6倍。尾長大於體長,吻端呈白色且較圓鈍;上頷稍長,口裂超過眼之後緣;無尾鰭,背鰭起點於鰓裂之前,胸鰭較微小,長度不及其基部;肛門在體之前半部,背、臀鰭在近尾端處結束;上、下頜齒及鋤骨齒皆有二列,並且為顆粒狀;前上頷骨齒六枚,與鋤骨齒分離;沿著體側具有三列褐色圓形斑塊,其中的上列與下列為半圓狀,中列則為全圓(接近橢圓狀)且最大,並深入背鰭;眼部周遭則被三至四塊斑紋所包圍。福馬林標本,體有三列咖啡色圓班(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phichthus erabo (Jordan and Snyder, 1901)
上唇邊緣無皮褶。上頜較下頜長。上下頜骨齒圓錐狀,各1列;前上頜骨齒4枚,緊接其後是1列鋤骨齒。背鰭起點在鰓裂之上。脊椎骨數152~155。體長為體高之29.4倍,頭長之11.4;尾長為頭與軀幹之0.9倍;頭長為吻長之4.7倍;吻長為眼徑之4.7倍。吻尖。前鼻孔成管狀。口裂超過眼之後方。背、臀鰭在近尾端處結束。體有大小不一之深褐色圓形斑點。頭部之斑點小且密集;背鰭具淺褐色之斑點,臀鰭白色。
印度洋與西太平洋海域。
棲息於珊瑚礁及岩岸區。
數量極少無經濟利用之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鰻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鰻科(Family Ophichthidae),Snake Eels,Worm Eels
水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腔腸動物水母目。顏色深藍,為有傘蓋的大型海蜇。觸手是乳白色,可食。
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例:這怕係窿,愛細義兜仔。(這可能是洞,要小心點。)
赤麗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赤麗棘海星Echinaster callosus屬於棘海星科Echinasteridae,具有5隻較長且末端翹起的腕;輻長(R)與間幅長(r)的比值為13公分/12公分,骨板呈網狀排列,皮鰓成群出現,皮鰓區位於骨板之間,腕足背面的皮鰓區較大,骨板交會處有直立型大棘,篩板一個,在乾標本中明顯隆起,上面有許多放射狀溝紋,肛門位於體盤中央,被 5~7 個直立棘包圍,第1、2、3溝棘排成一列,方向與腕的方向垂直,第1溝棘短小;腕基部的第3溝棘末端常有3~4個分叉,第4溝棘(或稱為側溝棘)粗大,末端常見5~8個分叉突起。赤麗棘海星乾標本的管足可看出明顯的二列,體盤與棘均有厚皮膚包覆,由福馬林浸泡過的乾標...
少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篩星Ophidiaster cribrarius屬於星科Ophidiasteridae,5或6腕,通常是6腕,體盤區很小,R(輻長)/r(間輻長) = 4.2公分/0.6公分 = 7,腕部的皮鰓區呈8縱列。腕呈指狀,末端鈍,腕末端上方有一凸起的端板,上面4~9個凸起瘤。篩板2個,上面密布細溝紋。背板及腹板上面佈滿密擠的大小不等顆粒體。腕上的皮鰓8~11個一組,但體盤上的皮鰓大多5~6個一組。腕上的骨板呈縱向及橫向排列,腕兩側骨板橫向排列很明顯。皮鰓區有2~3個捕蠅草狀的瓣狀叉棘。步帶溝狹小,步帶棘呈粗大顆粒狀,其間並來有小及扁的顆粒體。步帶棘之後有許多密擠的顆粒體,之後有...
鎂鋁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鎂鋁紋石是在1876年依美國麻州Chester Emery礦場主人James Ames之名來命名的。晶體呈偽六方體之柱狀或板狀,摩氏硬度為2.5~3,比重為2.71~2.80,具有一組完全解理,晶體呈珍珠光澤。顏色以淡綠色、淡藍綠色或蘋果綠色為主,若含有多量的鉻,則呈紫色。 鎂鋁紋石在自然界相當罕見,它是由富含鋁和鎂之岩石經低度變質作用的產物,重要產地包括美國Chester Emery、加拿大Lake Asbestos、俄羅斯烏拉山北部、南極大陸Dufek massif等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ascanichthys kirkii (Günther, 1870)
身體延長,單色;眼小在皮下;吻尖、短,上唇邊緣無褶。齒小,圓錐狀,上、下頜骨齒前方2列,後方1列。鋤骨齒為不規則之2列;前上頜骨齒成一束狀。背鰭起點在鰓裂之前(約4.7倍吻長之前)。體長為體高之64.0倍,頭長之22.9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1倍;頭長為吻長之8.8倍;吻長為眼徑之1.6倍。口裂超過眼之後緣。肛門在體之中央稍後。無胸、尾鰭。福馬林標本,上側黃褐色,下側較淡;背、臀鰭白色。
印度洋與西太平洋海域。
生活於淺海及河口區之泥質海底,多以甲殼類與軟體動物為食。
數量少,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鰻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鰻科(Family Ophichthidae),Snake Eels,Worm Eels
長大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海蜈蚣、長大刺陽燧足,英名Very long-armed brittle star。體盤略呈圓形,直徑約1至4公分,反口面(背部)呈灰藍色或淡黃綠色,並有灰褐色至暗藍色的輻射狀斑紋,以及許多顆粒和短棘。口面呈淺藍色至黃棕色,有暗色斑點。腕足5隻,長約可達80公分,是體盤直徑的15至20倍,因此稱為「長大刺尾」,但小個體的腕長約為體盤直徑的12至13倍。腕足呈灰色,見有灰褐色的斑紋,每隔3節有1節呈橘紅色,腕針呈黃棕色。反口面的腕板寬度超過長度的兩倍,遠端邊緣具有平直的中間區,遠端最寬。口面的腕板呈八角形,末端邊緣平直。每節有多達10枚的刺棘,最下方的一枚呈梳狀。
畫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海蜈蚣、畫陽燧足,英名Pied brittle star, Yellow-spotted Brittle Star。體盤直徑約1公分,反口面(背部)呈黑褐色,具有許多微細的黑褐色顆粒突起,以及輻射狀的白色至金色的細紋。口盾呈黑褐色,有白色的側緣。腕足5隻,長約4公分,在陽燧足中算較短的種類,最長可達9公分,呈灰褐色至黑色且有黃色的細環紋或小點。反口面的腕板遠端比較寬且凸。口面的腕板寬,腕針多達六根,粗壯扁平或圓而尖,上部的腕針最長。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