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從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縱和連橫。比喻外交手段。《淮南子.泰族》:「張儀蘇秦,家無常居,身無定君,約從衡之事,為傾覆之謀。」也作「縱橫」。
分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開與合攏。[例]世事往往分合無常,我們還是看開點兒吧!
再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廢黜皇位,貶至房州。所以他每次聽到帶著帝王詔命的使者要來,總是恐懼得想要自殺。韋氏勸慰他說:「禍福無常,哪在乎一死?何必這麼害怕呢?」中宗自此十分信任韋氏,與韋氏的感情倍加親蜜。中宗曾私下對韋氏許諾說:「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一天可以重獲自由,再見光明,一定讓韋氏要什麼有什麼,不會加以禁止。後來中宗被迎回朝,重新當上皇帝,即立韋氏為后,並大封韋后親族,實現自己的諾言。「重見天日」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也可用以指幽藏的事物重見於世,或用以比喻冤屈得到伸雪。
略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肆無忌憚」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仲尼1>曰:「君子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3>;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4>也。」 〔注解〕 (1)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中庸: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3) 時中:時時處於中庸之中。 (4) 忌憚:有所畏懼而不...
行尸坐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行屍走肉」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王嘉《拾遺記.卷六》任末1>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2>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菴,削荊為筆,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靜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3>走肉耳!」河洛秘奧,非正典籍所載,皆注記於柱壁及園林樹木,慕好學者,來輒寫之。時人謂任氏為「經苑」。 〔注解〕 (1) 任末:字叔本,東漢蜀郡繁人,生卒年不詳。少習《齊詩》,遊京師,教授十餘年。為郡功曹,辭以病免。後奔師喪,於中道病故。 (2...
獸聚鳥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鳥獸聚散無常。《漢書.卷六四上.主父偃傳》:「夫匈奴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景。」宋.蘇舜欽〈論西事狀〉:「孰不知羌氐之俗,居不常處,獸聚鳥散,本無聚積。」
磨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消遙閒適。宋.曹勛〈訴衷情.人情世態〉詞:「這回還我,半世偎綏,一味磨跎。」元.無名氏《藍采和》第三折:「假若是無常到怎奈何,我如今得磨跎處且磨跎,待學莊子鼓盆歌,誤了我亡身禍。」也作「磨陀」、「磨駝」。
寧可無了有,不可有了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人生際遇得失無常,寧可由窮變富,也不要由富變窮。勸人謹守已得,以免得而復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俗語兩句話說得好:『寧可無了有,不可有了無。』專為貧賤之人,一朝變泰,得了富貴,苦盡甜來,滋味深長。若是富貴之人,一朝失勢,落魄起來,這叫做『樹倒猢猻散』,光景著實難堪了。」《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只勾有兩年光景,把一個大財主,仍舊弄做個漁翁身分,一些也沒有了。俗語說得好:『寧可無了有,不可有了無。』」
七貧八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貴貧窮變化無常。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常言道人有七貧八富,信有之也。」
時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諸侯不定期覲見天子。《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漢.鄭玄.注:「時見者,言無常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