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進入。《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使天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文選.任昉.奏彈劉整》:「馬援奉嫂,不冠不入,汜毓字孤,家無常子。」
石爛海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題桐葉〉詩,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重遊故地時引發的感傷,用石頭風化粉碎、松木變成柴火表示時間推移、世事無常。後來這二語被合用成「海枯石爛」,形容歷時長久、意志堅定。如金.元好問〈鷓鴣天.顏色如花畫不成〉詞:「雲聚散,月虧盈。海枯石爛古今情。」又〈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至《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覺得這事作得海枯石爛,雲淨天空,何等乾淨解脫,胸中十分痛快。」則以「海枯」表示乾淨澈底,「石爛」表示不留痕跡。這種意義現在少用。
正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八正道的第七支。謂隨時都清楚地知道當下的心念。《中阿含經》卷一○:「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諸根。」
三番四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反覆無常、變化不定。如:「他為人三番四復,猶豫不決,和他合作挺累的。」
名繮利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6) 軌躅: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人的遺範。躅,音ㄓㄨˊ。 (7) 顏、閔: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閔子騫(西元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魯...
未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行為的得失。說明君主治國的態度和方法,在在影響了臣子和人民的行為。其中提到一種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無常,動輒嚴厲治罪而殺人,絕不寬赦,那麼臣子就會震驚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子所說的「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演變而來。一個國家不行禮樂,刑罰不公平,人民當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了。《論語》原文中的「錯」,就是「措」的通假字。
尊俎折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策.齊策五》。 (2) 仲尼: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尊俎: 古代盛酒食的器具,泛指宴飲、宴席。俎,音ㄗㄨˇ,古代祭祀時,用來盛祭品的禮器。 (4) 折衝:打退敵人攻城的戰車。指拒敵取勝。 (5) 晏子:晏嬰(?∼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齊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史稱為「晏平仲」,...
枯莖朽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占卜用的蓍草及龜甲。《佩文韻府.拾遺.卷二三.八庚韻》:「蓍之與龜,本枯莖朽骨耳,靈從何來?聖從何起?今則能彰往察來也,上下無常也。枯莖朽骨,何其神哉!」
公平無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公無私」之典源,提供參考。 《管子.形勢解》風,漂1>物者也。風之所漂,不避貴賤美惡。雨,濡2>物者也。雨之所墮,不避小大強弱。風雨至公而無私,所行無常鄉3>,人雖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曰:「風雨無鄉,而怨怒不及也。」 〔注解〕 (1) 漂:吹動。 (2) 濡:音ㄖㄨˊ,浸溼、沾溼。 (3) 鄉:通「向」,音ㄒ|ㄤˋ,方位、方向。
輕塵弱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小的塵埃停在柔弱的草葉上。比喻人生短促無常。如:「人生在世,如輕塵弱草,何需如此自苦?」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