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8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1917年俄國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二月革命2 十月革命3 共產國際4 關鍵字5 出處 二月革命1917年俄國革命(Russian Revolution)西元20世紀初,俄國由實行獨裁專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統治。農民佔當時人口的85%,特別是在城市中,有越來越多的勞工人口。他們的生活情況原本就是非常艱難的,但隨者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們的情況更加嚴重,因此在1917年2月,爆發了革命:罷工和示威遊行接連不斷。3月15日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這是革命的第一階段,之後成立了臨時政府。在一些大城市裡,如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組織蘇維埃,即是工人和士兵...
|
行不得也哥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哥哥,鷓鴣的啼聲。行不得也哥哥用以比喻路程艱難,勸人不要再前進。宋.梁棟〈四禽言〉詩:「奈此乾坤無路何,行不得也哥哥。」
|
捉襟肘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捉襟見肘」的意思是說人所穿的衣服完全破爛,才抓住衣襟免於露胸,又露出了手肘。《莊子.讓王》篇載:曾子在衛國的時候,十年都沒有添製新衣,要把帽子戴正,帽帶就斷了;抓住衣襟,手肘又露了出來;穿上鞋子,腳後跟又鑽了出來;生活過得非常艱苦。後來「捉襟見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衣衫破敗,生活困窘,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四回:「攤上坐了一人,生得眉清目秀,年紀約有四十上下,穿了一件捉襟見肘的夏布長衫。」《韓詩外傳》卷一則提到孔子的學生原憲過著貧苦的生活,「振襟則肘見」,但卻自得其樂,沉浸在求學、求道的快樂中。其中「振襟肘見」一語,跟「捉襟見肘」...
|
困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境艱難、困苦。《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今弟在困厄之中,蒙先生慨然以尊齋相借,令弟感愧無地。」也作「困阨」。
|
孳孳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孜孜不倦」之典源,提供參考。 ◎1《書經.益稷》(舜)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1>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2>日孜孜3>。」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皋陶曰:「俞。師汝昌言。」 〔注解〕
(1) 禹:夏代開國之君,生卒年不詳。因治洪水有功,得舜禪讓,立國為夏。亦稱為「大禹」、「夏禹」。
(2) 思:語詞。無義。
(3) 孜孜:勤勉不懈。孜,音ㄗ。 ◎2《書經.君陳》昔周公師保萬民,民懷其德。往慎乃司,茲率厥常...
|
洪醒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盲充斥、耕作方式落後,特別是異族統治、自然災害和傷疾病痛等天災人禍的侵襲,這時的台灣農村呈現一派貧困艱難的景象。例如:〈跛腳天助和他的牛〉中的天助家無恆產,僅靠著一駕牛車維持一家生計,其命運正和那勤快、老實卻最後累死於勞役之中的牛相當相似。〈金樹坐在灶坑前〉中的金樹夫婦,由於毫無節制地生養了十多個孩子,飽受窮困煎熬之苦。作者滿懷悲憫和同情,描寫農村和小鎮的衰敗、農民和市井小民維生的艱辛,其原因之一在於他覺得這些故事有它們的一些特殊意義,想藉由寫作留...
|
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艱險、險惡。《元史.卷一七三.葉李傳》:「今山路險巘,深入敵境,萬一蹉跌,非所以威示遠人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灤陽消夏錄二》:「神惡其嶮巘,非惡其汙衊。」
|
隱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暗藏、不直接呈現。如:「在他成功的背後,其實隱含了許多努力奮鬥的艱辛。」
|
抒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抒發描寫。如:「這篇文章抒寫客居異國的艱苦辛酸,十分感人。」
|
動常得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動輒得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犯怒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以抒己憤。該文採問答方式,以國子先生喻己,假托學生之言,抒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韓愈)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進退兩難,而屢遭貶謫。後來「動輒得咎」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