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333.80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別的可以比得上。《三國演義》第四一回:「那青釭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初刻拍案驚奇》卷六:「美名一時無比。卻又資性貞淑,言笑不,極是一個有正經的婦人。」
管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謙見識狹小。《晉書.卷五四.陸雲傳》:「有管見,敢不盡規?」
賞罰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功行賞,論罪責罰,公正而不且。[例]戰國時代秦商鞅厲行賞罰分明的政策,使秦國富強。
赤地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民,不宜為立廟樂8>。」公卿共難勝曰:「此詔書也。」勝曰:「詔書不可用也。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阿意順指。議已出口,雖死不悔。」於是丞相義,御史大夫廣明劾奏勝非議詔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黃霸阿縱勝,不舉劾,俱下獄。有司遂請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獻納,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國凡四十九,皆立廟,如高祖、太宗焉。 〔注解〕 (1) 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漢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
相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互相呼應、照應。《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皆先帝所親誦,今上所考視,其為古文舊書,皆有徵驗,內外相應,豈而已哉?」《三國演義》第五回:「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
因循守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沿襲舊習,不求改革。清.康有為〈上書清帝第五書〉:「如徘徊遲疑,且度日,因循守舊,坐失事機,則外患內訌,間不容髮。」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寧可如珍貴的玉器被擊碎,也不願如低賤的瓦片而得以保全。比喻人寧願保全節操而死,也絕不且求活。《北齊書.卷四一.元景安傳》:「景皓云:『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也作「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一枕黃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丈夫生世不諧,困如是也!」翁曰:「觀子形體,無苦無恙,談諧方適,而歎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生耳。何適之謂?」翁曰:「此不謂適,而何謂適?」答曰:「士之生世,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後可以言適乎。吾嘗志於學,富於游藝,自惟當年青紫可拾。今已適壯,猶勤畎畝,非困而何?」言訖,而目昏思寐。時主人方蒸黍1>。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當令子榮適如志2>。」其枕青瓷,而竅其兩端3>。生俛首4>就之,見其竅漸大,明朗。乃舉身而入,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5>女。……明年,舉進士,登第;釋褐秘校6>;應制7>,轉渭南尉;俄遷監察御史;轉起居舍人8...
舍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可以捨棄的。對每個人來說,活著當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卻超過生命,為了這些事,我們不應且偷生。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厭惡的,但是有些事卻更叫人厭惡,為了這些事,我們也應挺身除惡。儒家獨善其身的目的在於兼善天下,修己的目的在於安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把群眾利益擺在個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學,所以孟子要人「捨生取義」的道理就不難了解了。成語中「義」字的內涵,可以擴大為仁義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負等。
性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命。《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文明小史》第一○回:「身上的肉也沒有了,再過兩天,只怕性命也難保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