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6.1664 ms
共 6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魚水相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
遺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寄信給人。《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備當遺書於曹操,勸令解和。」
|
弔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弔祭慰問喪家。《三國演義》第三七回:「曹操使人齎禮弔問,又親往祭奠。」《紅樓夢》第一二回:「七日發引,寄靈於鐵檻寺,日後帶回原籍。當下賈家眾人齊來弔問。」
|
文無加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文不加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古人書寫時,如遇錯字,就在寫錯的地方塗一點墨,表示刪去。所以「文不加點」就表示文章一揮而就,不加以塗改,用來形容文人的才思敏捷,可以下筆成章,如東漢的禰衡寫〈鸚鵡賦〉時就「文不加點」。禰衡恃才傲物,不為曹操所容,因此曹操將他送到黃祖那邊。有一次黃祖的兒子黃射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黃射請禰衡即席為這隻珍禽作一篇賦。禰衡答應了,他並在賦中形容自己寫這篇賦時,下筆如飛,沒有任何的錯字和修改,很快地便將〈鸚鵡賦〉完成了。後來「文不加點」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文思敏捷、下筆成章,通篇無所塗改。後來「文不加點」就用來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援筆立成,不需塗改。
|
猶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
赤壁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名。宋蘇軾所撰。有前、後〈赤壁賦〉,為蘇軾謫居黃州時,與賓客泛舟遊湖北省黃岡縣城外赤鼻磯後所寫的作品。文中借曹操、周郎之事,興發萬物興衰消長之理,吐語高妙,為散賦的代表作。
|
傳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布曉喻或聲討的文書。《三國演義》第五回:「曹操傳檄告天下,諸侯奮怒皆興兵。」
|
竦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聳立。《文選.張衡.西京賦》:「通天訬以竦峙,徑百常而莖擢。」漢.曹操〈步出夏門行〉:「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
走筆成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下筆成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載: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從小聰穎好學,十多歲時,就已經讀了數十萬字的詩辭歌賦等各類文章,培養出極豐富的文采。有一次太祖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曾懷疑地問:「你是找誰幫忙寫的啊?」曹植跪下而恭敬地回答:「我自己能出口成論,下筆成章,何須找人代筆?您不信的話,可以當面測試啊!」那時恰巧曹操興建的銅爵臺剛完工,他就帶著幾個兒子登上高臺,並要他們各作一篇賦。曹植拿起筆來,瞬間就完成了一篇令人激賞的佳作,讓曹操驚訝不已,不得不相信他這個兒子確實有「下筆成章」的奇能。後來「下筆成章」就用來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
|
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比喻彼此不能相容。《左傳.昭公十三年》:「眾怒如水火焉,不可為謀。」《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傳》南朝宋.裴松之.注:「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