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妙手回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醫師的醫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癒。《官場現形記》第二○回:「但是丸藥鋪裡門外,足足掛著二三十塊匾額,什麼『功同良相』,什麼『扁鵲復生』,什麼『妙手回春』,什麼『是乃仁術』,匾上的字句,一時也記不清楚。」《蕩寇志》第四四回:「天彪、希真齊聲道:『全仗先生妙手回春。』」
|
撥亂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扭轉亂象,歸於正道。語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
|
一舉兩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軫的用意在告訴秦王,齊、楚兩國如果開戰,秦國派兵前往,不但有救齊國的好處,也讓楚國免於被攻伐的危險。他的計謀不僅讓秦國得到好處,也同時為楚國解除了危機。典源又見《戰國策.秦策一》。內容則是表述司馬錯與張儀於秦惠王前,爭論該伐蜀還是伐韓。司馬錯建議伐蜀,因為秦國如果出兵伐蜀,不但可以得其國,而且將因為為百姓除去暴虐的國君而獲得百姓的擁戴與支持,同時得到名、實兩方面的好處。後來「一舉兩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做一件事,同時有兩方面的收穫。
|
唐山過臺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是陌生的環境,這句話代表了當時移民渡海來臺的緊張心情。「六死、三留、一回頭」:這句俗語道出渡臺的危險性,比喻在十個渡臺移民之中,最後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人能平安定居臺灣。「過番剩一半,過臺灣無得看」:番在當時指的是南洋地區,去南洋的人,大概有一半的存活率;至於到臺灣的人則是前途未卜,根本不敢聞問。(註3)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34。註2. 魯鼎梅纂修,《重修臺灣縣志‧卷二》註3. 戴寶村,〈唐山過臺灣 〉〈先民度海而來的歷史見證 關津澎湖〉 http://www.r...
|
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阻擋。唐.盧照鄰〈行路難〉:「誰家能駐西山日?誰家能堰東流水?」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下.粵西遊日記二》:「東面危崖獨展,與西高峰麓相對成峽。峽南堰水為塘。」
|
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物生存的機能。如:「生命」、「性命」。《文選.李密.陳情表》:「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
絕處逢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
鉤心鬥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牧(西元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唐朝京兆人。個性剛直,詩風豪邁不羈,文章縱橫奧衍,多切中經世之務,在晚唐的成就頗高,時人稱為「小杜」,以別於杜甫。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宮賦〉、〈泊秦淮〉等。因生活在內憂外患的晚唐時期,一直關心國事,抱有挽救危亡,以恢復唐王朝繁榮昌盛的理想。典源內容描寫秦始皇時,認為咸陽城人口太多,秦宮太狹小,於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勞力和金錢,在今陜西省長安縣西北建造了阿房宮,規模富麗堂皇,是秦朝最大的宮殿。而唐敬宗在繼位後,也廣造宮室,致使天怒人怨,所以他寫了這一篇〈阿房宮賦〉,以秦朝的濫用民力、奢逸亡國為例,借以諷喻當世。秦朝阿房宮佔地有三百多里,樓層...
|
騎虎難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旦騎上虎背,下也危險,只好繼續騎下去。比喻事情迫於情勢,進退兩難。語本《太平御覽.卷四六二.人事部.游說下》。[例]他原本只是隨口說說,不料竟成騎虎難下之勢,只好將錯就錯了。
|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諫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嘆地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