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苧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蕁麻科苧麻屬,多年生亞灌木。高約一公尺,木質。葉廣卵形,先端銳形,有鋸齒,背面生白毛,具長葉。夏秋間開小花,雌雄同株,圓錐花序腋生,花細小。瘦果球形,光滑。莖的皮部可採纖維以供織布。根、葉則可供藥用。
按圖索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按圖索驥」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六七.楊胡米梅云傳.梅福》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驅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故誠能勿失其,天下雖有不順,莫敢觸其鋒,此孝武皇帝所以辟地建功為漢世宗也。今不循伯1>者之道,乃欲以三代2>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3>之圖,求騏驥4>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故高祖棄陳平之過而獲其謀,晉文召天王,齊桓用其讎,(亡)〔有〕益於時,不顧逆順,此所謂伯道者也。 〔注解〕 (1) 伯:音ㄅㄚˋ,通「霸」,古稱諸侯的盟主。 (2) 三代:指夏、商、周三朝。 (3) 伯樂:周代善於相馬的人,生卒年不詳。其名傳說紛紜,或為王良、孫陽。著有《相馬...
艾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中、高海拔株高則可達兩百公分。艾草的地下根莖發達,粗短,一般叢生。 葉艾草的葉片通常互生,具有葉,其基部有翼狀的假托葉,羽狀裂葉,具有特殊的香氣。 花艾草的花朵一般歸類為頭狀花序,頂生,具有短梗及小苞葉,通常在秋季開花盛放,有管狀花樹多,其色為淡黃至褐色。 果實艾草的果實為長果圓形的蒴果。 參考書目註1: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92年10月,頁446。註2:薛聰賢,《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台灣普綠,民92,頁112。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豇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蝶形花科豇豆屬,一年生草本。為蔓生,攀緣於他物。葉互生,具長。夏季開紫色蝶形花。莢果狹長,可長達八十至九十公分,種子有白、黑、赤褐、紫斑等色,可食用。[例]豇豆可供食用外,也可作為乾草作物或綠肥作物。 △菜豆 ◎
權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勢力。《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大宋宣和遺事.元集》:「滿朝上下,皆喜諛佞,阿附權勢,無人敢言其非。」
罌粟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罌粟所開的花。花朵大,花很長,花蕾向下。有紅、紫、白等色,花色鮮豔美麗。
木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名:(1)薔薇科木瓜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橢圓,花分紅白,梨果也稱為「木瓜」,橢圓形。原產於中國大陸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性溫,色黃,氣香,可食,亦可供藥用。(2)番木瓜科番木瓜屬,「番木瓜」之俗稱,參見「番木瓜」條。
2.《詩經.衛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木瓜,美齊桓公也。」一說此為尋常贈答之詩。首章二句為:「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待兔守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樹旁等兔子送上門來。結果從此以後再也沒得到任何一隻兔子,反而讓自己成為全宋國的笑。所以,用舊法來治理國家,就像這個守兔之人,根本會徒勞無功。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守株待兔」,用來比喻拘泥守成,也用來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等著目標自己送上門來。
題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章或詩篇的標名。如:「這篇文章光是題目,就引起許多讀者的好奇及興趣。」唐.杜甫〈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士〉詩:「天老書題目,春官驗討論。」
2.考試時要求應試人作答的問題。如:「這次的題目難倒了大多數的考生。」《舊唐書.卷一八.宣宗本紀》:「三月,試宏詞舉人,漏泄題目,為御史臺所劾。」
3.評其優劣,定其高下。《晉書.卷四三.列傳.山濤》:「濤所奏甄拔人物,各為題目,時稱山公啟事。」
4.戲劇用語。南戲在第一齣前介紹的故事綱要,稱為「題目」。如《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題目》:「李瓊梅設計麗春園,孫必達相會成夫婦;朱邦傑識法明犯法,遭盆吊沒興小孫屠。」
5.名義、藉口。如:「他正苦無機會找你麻煩,如今抓了這題目,一定會大作文章。」唐.白居易〈送吕漳州〉詩:「獨醉似無名,借君作題目。」
6.名堂,花樣。《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其間又有奸詐之徒,就這些貪愛上面,想出個奇巧題目來,做自家妻子不著,裝成圈套,引誘良家子弟,詐他一個小富貴,謂之『紮火囤』。」
貽人口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書經.仲虺之誥》:「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指因行事、說話有差誤而給人留下話。如:「你這麼不小心,不怕貽人口實嗎?」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