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音樂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會發出音樂的小盒子。在小盒內有可以旋轉的圓筒裝置。當圓筒緊再鬆開時,圓筒上的針會彈在梳子形的金屬板而發出聲音。
形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受外界因素影響時,而產生的形狀變化。
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末尾、最後。《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門生三世報恩》:「參論的但是進士官,憑你敘得極貪極酷,公道看來,拿問也還透頭,說到結末,生怕斷絕了貪酷種子。」《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佔鳳凰儔》:「先前顏俊和錢青是一對廝打,以後高贊和尤辰是兩對廝打。結末兩家家人,做一團廝打。」
失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延誤軍機,用兵失敗。《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誰知正值北虜也先為寇,大掠人畜,陸總兵失機,解來京問罪,連尤侍郎都罷官去了。」
畫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罪犯在供詞上簽字,表示供詞屬實。《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畫供已畢,上了腳鐐手,發下司獄司監禁。」《老殘遊記》第一七回:「冤不冤?為你的事,要我親筆畫供呢!」
回骸起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他救回而已。」後來「起死回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醫術高明。亦用於比喻毫無希望的情勢轉過來。
回心易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是批評他們雖然讀聖賢書,卻不知應該改變自己原有態度,轉既有主觀,真心實義地回頭思考聖人話語,以做出正確的理解。後來「回心轉意」演變為成語,用來指改變心意,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待我慢慢的勸化俺媳婦兒,待他有個回心轉意,再作區處。」
鬧意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意見不合而引起爭執。[例]你們兩個好彆,動不動就鬧意見。
綯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是由波紋交錯結成繩索的形狀。盛行於春秋戰國時代。《重修宣和博古圖.卷一九.周蟠虬盉》:「蓋飾以虺,純緣外著蟠虬,下為綯紋,而以麟為流,設提梁可以挈攜。」
指一說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誇大事實。如:「這件事明明沒那麼複雜,他偏要指一說十,添油加醋,弄得大家緊張兮兮的。」《歧路燈》第三○回:「如今把他的鎖開,到明日未必不指一說十,講那『走了魚兒是大的』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