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2.59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激忿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憤填膺」之典源,提供參考。 1、「義憤」:《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漢室中微,王莽1>篡位,士之蘊藉2>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毀冕3>,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楊雄曰:「鴻飛,弋者何篡焉。」言其違患之遠也。光武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車之所徵賁,相望於巖中矣。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嚴光、周黨、王霸至而不能屈。群方咸遂,志士懷仁,斯固所謂「舉逸民天下歸心」者乎!肅宗亦禮鄭均而徵高鳳,以成其節。自後帝德稍衰,邪孽當朝,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至乃抗憤而不顧,多失其中行焉。蓋錄其絕塵不反,同夫作者,列之此篇。 〔注解〕 (1) 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西漢...
帝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王位、帝位。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入紫微,升帝道,則未達窅之情,未測神明之數,其蔽二也。」
五位君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禪宗曹洞宗的教法。由洞山良价和弟子曹山本寂所共創,用以誘導弟子。五位君臣,是空理和現象關係的說明。五位,指正位、偏位、偏中正、正中來、兼帶。將五位配以君臣則君為正位,臣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視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帶。《人天眼目》卷三:「僧問曹山五位君臣旨訣,山云:『正位即屬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形像;偏中正者,舍事入理,正中來者,背理就事,兼帶者,應眾緣,不隨眾有,非染非淨,非正非偏。』」
渾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傳為堯舜時四凶中的驩兜,為人不分是非、善惡。見《左傳.文公十八年》。後用以指頑糊塗、不開通。也作「渾沌」。
徒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赤足步行。《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頓首謝曰:『妾無狀,負陛下,身當伏誅,陛下不致之法,頓首死罪。』」南朝梁.王琰《祥記.趙泰》:「或披頭露髮,裸形徒跣,相牽而行。」
應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特指天人感應。北魏.張淵〈觀象賦.序〉:「尋其應感之符,測乎通之數,天人之際,可見明矣。」
七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將釋迦牟尼之前的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婆佛、拘樓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和釋迦牟尼佛合稱為「七佛」。《長阿含經》卷一:「七佛精進力,放光滅闇。」也稱為「過去七佛」。
意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氣度。漢.郭憲《洞記》卷二:「郭瓊,東郡人也,形貌醜劣而意度過人。」
一劍兩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刀兩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寒山,是唐代的隱士,也是一位高僧。姓名和生卒年均不可考,因為長期隱居於天臺的寒巖,因而稱為「寒山」或「寒山子」。其詩風與早期的禪宗思想一致,蘊含禪宗的哲理。他有一首詩,說到智慧過人者與一般才德低下者的不同。才智過人的,心思敏銳,勤奮不懈地修道,可以領悟當中的佛法意境;而才德低下的,通常愚昧無知且頑不靈,一直要到大難臨頭了,才知道毀滅了自己的人生。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明知故犯而不懼後果的人,將在市集中被處以死刑,此時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有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堅決果斷地接受斬首。詩的原文「一刀兩段截」,後來演變出「一刀兩斷」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堅決地斷絕關係。
銀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祭祀祖先、先人和陰鬼時所焚燒的紙。分為大銀和小銀,大銀用於先祖忌辰或人死亡時;小銀用於普渡、祭拜先祖或陰鬼。銀紙以黃色粗紙為材料,中間黏上錫箔,再刷上煮好的金藥,然後蓋上刻有各種圖樣的木印即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