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14.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莫措手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宮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辨說失其黨,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眾之動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洽於眾也。」
陳與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宋洛陽人。官至參知政事,時稱賢臣。工詩詞,其詩字句明淨,音調響亮。著有《簡齋集》、《無住詞》等。
誅求無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再需求勒索,不知滿足。《元史.卷一六三.烏古孫澤傳》:「湖廣平章政事要束木貪縱淫虐,誅求無厭。」
財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貨的主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陳仲弓為太丘長,有劫賊殺財主者,捕之。」
老馬知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襄公被弒,乃歸國即君位,任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五霸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諡桓。(4) 孤竹:春秋時國名,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至熱河省朝陽縣一帶。(5) 反:通「返」,回來。
多爾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12~1651)清朝順治帝的叔父。勇略多智,以功封和碩睿親王,破李自成,定京師,迎世祖入關,因世祖年幼,攝行政事,故稱為「攝政王」。卒於喀喇城。諡忠。
密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慎密、機密。《三國志.卷一六.魏書.任蘇杜鄭倉傳.杜畿》:「與聞政事密勿大臣,寧有懇懇憂此者乎?」唐.李德裕〈謝賜讓官批答狀〉:「承訏俞之命,或慮闕遺,奉密勿之機,實憂不逮。」
廣益集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集思廣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軍師,他在教導屬下為官之道時說:「參與政事時,要結合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工作就會有所損失。能夠反覆討論而得出合適的結論,這過程就像丟掉不好的東西而尋得寶物一樣。雖然人常常不能暢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會如此,而董和也是這樣,參與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親自給予意見,來回十次都不厭煩。如果你們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勞,對國家盡心盡力,那我犯錯的機會也會少了許多。」後來,「集思廣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集結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國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的政事。《三國演義》第三回:「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
背馳於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背道而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白居易,字樂天,唐下邽人。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唐憲宗元和年間,撰寫《策林》七十五篇,縱論天下大事,對社會政治各項重大問題提出治理方案。本篇是獻給當時宰相議論政事的奏狀,其中寫到:「自玄宗開元以來,宰相聽取人民心聲的德政已經漸漸衰微,很少人能夠做到。從德宗貞元之後,這項美德更是衰微,連知道的人都很少了。此外,行事和古代施政完全相反。例如:古時候的宰相言行舉止都正直不阿,以挽救危亡顛覆的局勢為己任,今日的宰相則是行事敏捷,言語謙恭,只求全身而退,遠離災禍。」後來「背道而馳」這句成語也許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