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3.9124 ms
共 12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會連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文獻註1:葉正。社會學詞彙。台北:風雲論壇。 P.380註2:D.W.Francis。最新社會學理論的觀點。林秀麗、林庭瑤、洪惠芬 譯。韋伯文化。 P.79~P.81
|
動態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評量方向,應用於教育上,尤其是特殊教育。有別於一般的單向評量,動態評量的施測者會在學生遇的困難時提供協助,並視協助的多寡來給分。動態評量的概念最早由前蘇聯的發展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1896年-1934)提出。奠基在社會文化認知的理論上,認為個體高層次認知的發展需要透過中介者來加以促成。強調學習先於發展,個體認知能力的發展應是他人支持、自我支持,再內化到個體這樣的循環歷程。並利用「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分別從學習能力、保持能力(保留所學、不遺忘)與遷移能力三...
|
激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激勵(motivating)的意義2 激勵的功能3 士氣(morale)3.1 激勵士氣的目的和影響因素3.2 激勵士氣的方法3.3 士氣測量4 激勵的研究途徑4.1 激勵的內容理論(content)4.1.1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Hierarchy Model)4.1.2 ERG 理論4.1.3 激勵保健 |
塑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舉例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塑造一詞,在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中,係指學習一個新技能或新行為時,只要學生更接近終點行為,就給予增強,直到最後學會了一個新技能或新行為。這種教學法就叫塑造。例如,在教導兒童繫鞋帶時,我們不應只是對他們說明如何繫鞋帶,然後等他們能夠自己完成整個動作時才給予增強。我們倒是應該這樣:在他們打好第一個結時,就給予增強;然後在能打環圈時,才增強他們。依此類推,直到他們能夠完成整個繫鞋帶的動作。像這樣,我們增強朝向目標的每一步驟,逐步塑造其行為。 舉例 塑造在班級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教學...
|
高瞻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廣度(高瞻)教學法(High/Scope)目錄1 一、源起2 二、理論3 三、意義4 四、實施要點5 五、成人與幼兒間的互動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一、源起1.為目前美國相當受重視的課程,亦稱為高瞻學齡教育課程。2.由大衛˙懷特博士(Dr.David Weikart)於1960~1970年間所領導之High/Scope教育研究基金會發展而來。3培瑞托兒所方案就是高瞻教學課程。4.教學課程目的在協助低收入戶幼兒為進入學校前做準備。 二、理論依皮亞傑...
|
維高斯基(L._Vygotsky)的近側發展區觀點_Zone_of_Proximal_Developmen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側發展區間(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簡稱ZPD)是由前蘇聯發展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提出的學習理論,指學習者現時及實際可達到的發展的差距。這個差距是由學習者的獨立解題能力及其潛在發展水平而決定的。換句話說,就是學習者的學習能力以內,但暫時未能理解的知識。利維·維谷斯基|維高斯基認為,人的發展有兩種層次:實際發展層次與潛在發展層次。實際發展層次就是讓·皮亞傑|皮亞傑所謂的兒童發展階段,什麼樣的階段有什麼樣的能力;潛在發展層次則是在大人或同伴的合作下,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兩者之間...
|
後現代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映了事物的本然面,這種動機就如同科學方法本身,是客觀的、中性的。現代主義的不同事物的思考形成了各式理論(後設敘述,metanarratives),說明了世界與生命的意義。現代主義者也認為知識在本質上是善良的。真理的發現可以使吾人控制其世界,征服人類的限制,更能去除人類史上肆虐人類的各種毀滅亂源(如疾病)。當然,這種逐步進步觀,是現代主義者看待事物的重要方式。然而,現代主義並沒有實現最初想法。舉例而言,科學和技術破壞了環境,產生了極權主義,帶著潛在核子威脅的世界戰爭也是建立在技術知識之上。誠如一位學者所說:「理性與科學並...
|
麻木不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帝內經》共十八卷,內容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兩部分。是春秋戰國前醫療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並為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在《黃帝內經素問》的〈痺論〉中記載痹症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等。「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濇,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意思是說:「痺症」,是人體肌表經絡遭受風寒溼等外邪侵襲後,氣血運行失常,因而引起肢體、關節等處疼痛、痠楚、麻木等的一種疾患。一般分成風寒濕痺和熱痺。風痺常導致關節疼痛;濕痺不只關節疼痛,嚴重的還會麻木失去知覺;熱痺會導致關節疼痛灼熱紅腫。所以「麻木不仁」本是種失去知覺的病狀,後來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對事物漠不關心或反應遲鈍。
|
生涯類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理論基本原則2 主要假設2.1 實際型(Realistic type)2.2 研究型(Investigative type)2.3 藝術型(Artistic type)2.4 社會型(Social type)2.5 企業型(Enterprising type)2.6 傳統型(Conventional type)3 衍生假設4 關鍵字5 參考文獻 理論基本原則何倫Holland(1985)提出:1.選擇一種職業,是一種人格表現。2.職業興趣既...
|
多重模式治療(Multimodal_therap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多重模式治療之簡介1.1 BASIC I.D.1.2 治療歷程2 關鍵字3 參考資料 多重模式治療之簡介多重模式治療是由Lazarus所發展,是一種綜合性、系統性與整合性的行為治療取向。它是以社會學習論與認知理論為基礎,採取多種行為治療技術來解決多樣化的問題。他是治療技術折衷取向的治療理論。提倡治療者面對不同個案的特質應該具有變通性、多樣性的折衷方法來執行治療。此治療學派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鼓勵引進新的技術來改善現有的技術,重視治療的彈性與多...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