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5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直口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身惜妻子,既負國,又隤家聲。今合族為逆,萬世之賊臣也。」孟在傍甚忿,直前云:「丞相上疏欲見殺,何為不殺取師孟?」予謂:「汝叔姪皆降北,不族滅汝,是本朝之失刑也,更敢有面皮來做朝士!予實恨不殺汝叔姪。汝叔姪能殺我,我為大宋忠臣,正是汝叔姪周全我,我又不怕!」孟語塞。諸酋1>皆失色動顏,唆都2>以告伯顏3>,伯顏吐舌云:「文丞相4>心直口快,男子心。」唆都閑云:「丞相罵得呂家好。」以此見諸酋亦不容之。 〔注解〕 (1) 酋:首領。 (2) 唆都:元代大將,生卒年不詳。唆,音ㄙㄨㄛ。 (3) 伯顏:西元1236∼1295,元蒙古八鄰部人。歷官中書右丞、同知樞密院事。至元十一年,任中書左丞相,...
野心勃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野心勃勃」係由「野心」及「勃勃」二語組合而成。 「野心」見於《左傳.宣公四年》。據載,春秋楚國令尹司馬子文為若敖氏的後代,其弟子良之子越椒剛出生,子文認為越椒長得像熊虎,聲音似豺狼,不殺了他一定會使若敖氏滅亡。更舉俗諺說:「狼子野心。」豺狼與生俱來的獸性,雖從小訓練仍難以馴服,越椒就是隻狼,怎麼可以養育他呢!後來「野心」則引申為對名利權勢的非分用心,如《淮南子.主術》:「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勢;有愚質者,不可與利器。」「勃勃」見於《淮南子.時則》,文章中提及政令法度應配合天地四時,順天而行。法令制度的運行,要權衡輕重緩急,恰當的平衡人民收入,以接濟窮困的人,如此一來,政情必是「勃勃揚揚」,旺...
街談巷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街談巷語注音︰ㄐ|ㄝ ㄊㄢˊ ㄒ|ㄤˋ ㄩˇ漢語拼音︰jiē tán xiàng yǔ釋義︰即「街談巷議」。見「街談巷議」條。 01.《漢書.卷三○.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02.宋.楊萬里《誠齋集.卷一一二.東宮勸讀錄.陸宣公奏議.乞不殺竇參及免簿錄莊宅三狀》:「獻納論思,安用此物哉!意其所陳,非街談巷語之鄙事,則說諂面諛之巧言也。」 參考詞語︰街談巷說注音︰ㄐ|ㄝ ㄊㄢˊ ㄒ|ㄤˋ ㄕㄨㄛ漢語拼音︰jiē tán xiàng shuō釋義︰即「街談巷議」。見「街談巷議」條。 01.《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
黃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幼小的孩童。《淮南子.氾論》:「古之伐國,不殺黃口。」
折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公平、公正。《管子.小匡》:「決獄折中,不殺不辜。」
不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樂意、不情願、不服氣。《三國演義》第二回:「飛曰:『若不殺這廝,反要在他部下聽令,其實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別處去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小人雖在湖海飄零,自信有此絕藝,不甘輕配凡女。」
蔡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無奈失人望乎?」王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戎馬在郊,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後令吾徒並受謗議。」邕遂死獄中。  曾于《曹娥碑》背面題八字隱語「黃絹幼婦,外孫虀臼。」為楊脩所道破:「黃縜乃顏色之絲也。『色』傍加『絲』,是『絕』字。幼婦者,少女也。『女』傍『少』字,是『妙』字。外孫乃女之子也。『女』傍『子』字,是『好』字。虀臼乃五辛之器也。『受』傍『辛』字,是『辭』字。總而言之,是『絕妙好辭』四字。」參考資料:網路資料及...
白蓮教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般認為主源是源於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茅子元創立的佛教淨土宗分支白蓮宗。因其教徒禁食蔥乳,不殺生不飲酒,其派神職人員不出家,多娶妻生子,常被視為附佛外道和邪教而遭朝廷查禁。白蓮教作為一個秘密民間宗教組織,在歷史上發動多次民變,屢次受到鎮壓。 過程亂事先在湖北山區爆發。教民們以白巾裹頭,用「天上換玉星,地府換閻王,另議孔夫子,不用《四書》、《五經》」的說法來鼓舞鬥志。叛亂的教民很快地向四川、陝西一帶蔓延。這時清朝的正規軍已經沒有什麼戰力,常常是「賊來不見官兵面,賊去官兵才出現。」而掌權的和珅及其部將趁機併吞軍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殘害。《禮記.王制》:「不麛不卵,不殺胎,不殀夭。」清.龔自珍〈病梅館記〉:「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殀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街談巷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街談巷議」。見「街談巷議」條。01.《漢書.卷三○.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02.宋.楊萬里《誠齋集.卷一一二.東宮勸讀錄.陸宣公奏議.乞不殺竇參及免簿錄莊宅三狀》:「獻納論思,安用此物哉!意其所陳,非街談巷語之鄙事,則說諂面諛之巧言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