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0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吾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自己的兒子。《國語.魯語下》:「今吾子夭死,吾惡其以好內聞也。」《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
教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宗教上要求信徒服從遵守的條文。[例]佛教徒必須遵守不殺生的教條。
千慮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戰,大獲全勝,殺了成安君,擒了趙王和李左車。 當韓信的部下,綁著李左車送到韓信面前的時候,韓信不但不殺他,反而親自為他解開了繩子,請他上堂,向東坐下(古時待老師的禮節),把他當老師一樣看待。同時,向他請教,準備北攻燕,東伐齊,要怎樣才能成功。 李左君推辭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現下我戰敗被俘,還能談什麼呢?」 韓信說︰從前春秋時代,百裡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後來到了秦國,而秦國成了霸主。並不是他在虞國時愚蠢,而到了秦國便變聰明了,而是當局能不能聽他的話的緣故。如果這一次成安君聽了你的話,那末被...
二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鬢髮有黑白兩種顏色。指年老的人。《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禮記.檀弓下》:「古之侵伐者,不斬祀、不殺厲、不獲二毛。」
時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當時、是時。《醒世恆言.卷五.大樹坡義虎送親》:「勤自勵聞言省悟,時時折箭為誓,誓不殺虎。」
若敖鬼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楚國令尹子文為若敖的後代,其弟子良生子越椒,子文以為越椒狀如熊虎,聲似豺狼,若不殺之必使若敖氏滅亡。子良不肯,子文深以為慮,臨死時遂聚集族人說:「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見《左傳.宣公四年》。後用以比喻人絕嗣。
不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缺、不減。漢.揚雄〈長楊賦〉:「事罔隆而不殺,物靡盛而不虧。」晉.郭璞〈江賦〉:「保不虧而永固,稟元氣於靈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降落、墜落。通「隕」。《韓非子.內儲說上》:「春秋之記曰:『冬十二月,霣霜,不殺菽。』」《聊齋志異.卷六.絳妃》:「久矣朱旛不豎,娟娟者霣涕誰憐?」
口快心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身惜妻子,既負國,又隤家聲。今合族為逆,萬世之賊臣也。」孟在傍甚忿,直前云:「丞相上疏欲見殺,何為不殺取師孟?」予謂:「汝叔姪皆降北,不族滅汝,是本朝之失刑也,更敢有面皮來做朝士!予實恨不殺汝叔姪。汝叔姪能殺我,我為大宋忠臣,正是汝叔姪周全我,我又不怕!」孟語塞。諸酋1>皆失色動顏,唆都2>以告伯顏3>,伯顏吐舌云:「文丞相4>心直口快,男子心。」唆都閑云:「丞相罵得呂家好。」以此見諸酋亦不容之。 〔注解〕 (1) 酋:首領。 (2) 唆都:元代大將,生卒年不詳。唆,音ㄙㄨㄛ。 (3) 伯顏:西元1236∼1295,元蒙古八鄰部人。歷官中書右丞、同知樞密院事。至元十一年,任中書左丞相,...
因變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之兵,弓劍而已矣,槽矛無擊,脩戟無刺。晚世之兵,隆衝以攻,渠幨以守,連弩以射,銷車以鬥。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於古為義,於今為笑。古之所以為榮者,今之所以為辱也。古之所以為治者,今之所以為亂也。夫神農、伏羲,不施賞罰而民不為非,然而立政者不能廢法而治民。舜執干戚而服有苗,然而征伐者不能釋甲兵而制彊暴。由此觀之,法度1>者,所以論民俗而節2>緩急也;器械者,因時變3>而制宜適也。夫聖人作法而萬物制焉,賢者立禮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與遠舉;拘禮之人,不可使應變。耳不知清濁之分者,不可令調音;心不知治亂之源者,不可令制法。必有獨聞之耳,獨見之明,然後能擅道而行矣。 〔注解〕 (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