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敝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東漢建為都城。 (7) 讓:譴責。 (8) 劉禹:東漢時人,生卒年不詳。吳漢的副將。 (9) 敝帚:破掃帚。敝,破敗。 (10) 放麑啜羹:春秋時人秦西巴因為偷偷放走小鹿,被主人趕走的故事。戰國魏將樂羊為表忠心,吃下敵人送來他親生兒子的肉做成的肉羹的故事。麑,音ㄋ|ˊ,小鹿。啜,音ㄔㄨㄛˋ,吃。
阮囊羞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呂祖謙《詩律武庫後集.卷三.儉約門.一錢看囊》晉阮孚1>,山野自放,嗜酒,日挑一皂囊2>遊會稽。客問:「囊中何物?」孚曰:「俱無物,但一錢看囊,庶免3>羞澀4>爾。」 〔注解〕 (1) 阮孚:字遙集,東晉陳留人,生卒年不詳,阮咸之子。曾任安東參軍,明帝時任侍中,賜爵南安縣侯,轉吏部尚書,領東海王師。孚性縱,蓬髮飲酒,不以官務為重。後求外任廣州刺史,未至鎮而卒,年四十九。 (2) 皂囊:黑袋。皂,黑色。 (3) 庶免:庶幾可免。庶,庶幾。 (4) 羞澀:羞愧、難為情。〔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宋.陰時夫《韻府群玉.卷六.七陽韻.一錢囊》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為楚所滅。 (3) 句踐:春秋時越王,生卒年不詳。為吳王夫差所敗,困於會稽,屈膝求和。歸國後,任用文種、范蠡,臥薪嘗膽,矢志復仇,終於興兵滅吳,並渡淮水,會諸侯,受方伯之命,稱霸江淮間,名震中國。或作「勾踐」。 (4) 反:通「返」,回來。 (5) 膽:一般解為動物之膽囊,或以為當指具苦味之膽草。 (6) 嘗:同「嚐」,用口辨別滋味。
杯弓蛇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書.卷四三.樂廣列傳》。 (2) 郴:音ㄔㄣ。應郴,東漢人,生卒年不詳。應劭之祖父。曾官至武陵太守。 (3) 汲令:汲縣縣令。東漢時,汲縣隸屬河內郡,今位在河南省境內。 (4) 夏至:古代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陽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此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 (5) 詣見:前往拜訪。詣,音|ˋ。 (6) 主簿:古時,郡府及縣廷均有此官。為太守及縣令身旁親近屬吏,相當於今之主任祕書。 (7) 杜宣:東漢人,生卒年不詳。應郴下屬。 (8) 羸露:瘦弱,身體衰弱。羸,音ㄌㄟˊ。 (9) 赤弩:紅色的弓。弩,音ㄋㄨˇ。 (10) 攻治萬端:用盡各...
自怨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仁遷義6>,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于亳。」 〔注解〕 (1) 伊尹:名摯,商初的賢相,生卒年不詳。相傳湯伐桀,滅夏,遂王天下。湯崩,其孫太甲無道,伊尹放諸桐宮,俟其悔過,再迎之復位。既卒,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禮。 (2) 湯:成湯,商的開國君主,生卒年不詳。契的後代,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崩。 (3) 太甲:商王,成湯之孫,太丁之子,生卒年不詳。既立,縱欲無度,伊尹放逐於桐,居三年,太甲悔過向善,能修德,伊尹迎歸,百姓以寧。 (4) 典刑:舊法、模範。 (5) 艾:治。治而改過。 (6) 處仁遷義:改過向善...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自為知。」於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注解〕 (1) 龐葱:戰國魏人,生卒年不詳。 (2) 太子:指戰國魏太子,生卒年不詳。 (3) 質:音ㄓˋ,用財物或人抵押擔保。 (4) 邯鄲: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為戰國時趙都。 (5) 寡人:寡德的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6) 大梁: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開封縣,為戰國時魏都。〔參考資料〕另可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上》
冠冕堂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郡命為功曹4>。性好人倫,勤於長養。 〔注解〕 (1) 徽:司馬徽,字德操,東漢潁川人,生卒年不詳。善知人,人稱水鏡。 (2) 統:龐統(西元179∼214),字士元,三國蜀襄陽人。少時樸鈍,未有識者。往見司馬徽,徽甚異之,稱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劉備召以為治中從事,與諸葛亮並為軍師中郎將,佐劉備取蜀。後因圍雒縣,攻城時中流矢而卒,時年三十六。 (3) 南州士之冠冕:比喻才識出眾的人。見「南州冠冕」。 (4) 功曹:負責選署功勞之官。漢代有功曹吏,為郡屬吏,北齊以後多稱功曹參軍,至宋代時廢除。 2、「堂皇」:《漢書.卷六七.楊胡朱梅云傳.胡建》胡建字子孟,河東人也。孝武天漢中,...
拾人牙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1>云:「康伯2>未得我牙後慧3>。」 〔注解〕 (1) 殷中軍︰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識度清遠,好《老》、《易》,負有盛名。初為庾亮記室參軍,後起為建武將軍。朝廷欲平關河,以浩為中軍將軍,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以平定中原為己任。征姚襄兵敗,廢為庶人。中軍,職官名。古代軍隊多分為中、左、右三軍,或上、中、下三軍。中軍由主帥親自率領,是軍隊的指揮中樞。 (2) 康伯:韓伯,字康伯,晉潁川長社人,生卒年不詳。殷浩甥。好學,善言玄理,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藝。 (3) 牙後慧:別人言談中的智慧。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乃穎脫而出6>,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注解〕 (1) 毛遂: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為平原君門下食客,初無表現,後自薦隨平原君至楚,與楚王定約立功。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3) 合從: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楚、齊、燕、韓、趙、魏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因六國地處南北,故名「合從」。從,音ㄗㄨㄥ。 (4)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5) 蚤:通「早」。...
沽名釣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沽名」:※《廙別傳》(據《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劉廙》裴松之注引)初,廙1>弟偉與諷2>善,廙戒之曰:「夫交友之美,在於得賢,不可不詳。而世之交者,不審擇人,務合黨眾,違先聖人交友之義,此非厚己輔仁之謂也。吾觀魏諷,不脩德行,而專以鳩合3>為務,華而不實4>,此直攪世沽名者也。卿其慎之,勿復與通。」偉不從,故及於難。 〔注解〕 (1) 廙:劉廙(西元180∼221),三國魏南陽安眾人,字恭嗣。初為曹操丞相掾屬,轉為五官將文學。魏初,為黃侍郎。弟劉偉與魏諷謀反,本應誅,曹操赦之。魏文帝時,官至侍中,賜爵關內侯。廙,音|ˋ。 (2) 諷:魏諷(?∼西元219),東漢末沛國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