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13.55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刻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跼無地。 〔注解〕 (1) 愍:音ㄇ|ㄣˇ,憐恤、哀憐。 (2) 甯越:戰國趙中牟人,生卒年不詳。苦於耕稼之勞,刻苦求學十五年,遂為周威公之師。甯,音ㄋ|ㄥˋ。 (3) 辜:罪過。 (4) 三公:三為「王」之訛。王公,指王承,晉太原晉陽人,生卒年不詳。曾任東海郡太守。 (5) 愆:音ㄑ|ㄢ,過失、罪過。 (6) 冰炭:冰冷炭熱,二物不能相容。喻內心交戰。
一言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與韓、魏分晉立國,都邯鄲,後為秦所滅。 (4) 毛先生:即毛遂,生卒年不詳。戰國時趙平原君的食客,初無表現,後自薦隨平原君至楚,與楚王定約立功。 (5)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6) 九鼎大呂:傳國寶器,比喻分量極重。九鼎,夏禹所鑄的九口大鼎,象徵九州。大呂,周廟大鐘。 (7) 三寸之舌:形容能言善道的口才。見「三寸不爛之舌」。 (8) 彊:音ㄑ|ㄤˊ,同「強」。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諡壯繆侯。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 (5) 王思政:北周太原祁人,生卒年不詳。魏孝武帝在藩時引為賓客,及即位,以預定策功封祁縣侯。西魏文帝大統年間,宇文泰柄政,信任甚深,授驃騎大將軍,鎮□農。大統四年,築玉壁城,自□農移鎮。後守潁川,抗北齊傾國之師,城破被俘。 (6) 慕容紹宗:西元501∼549,北齊代人。初從爾朱榮,後以軍功封索盧縣侯,累遷并州刺史。爾朱兆以為長史,兆敗,歸高歡。東魏孝靜帝時,以軍功進爵為公。侯景叛亂,紹宗以東南道行臺討之於渦陽,大捷。又為南道行臺攻西魏王思政於潁川,死於斯役。 (7) 吳明徹:西元514∼580?,字通昭,南朝陳秦郡人。略涉...
諱疾忌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聖人蚤從事焉。」 〔注解〕 (1) 扁鵲:姓秦,名越人,生卒年不詳,春秋戰國時名醫。唯《史記》所載扁鵲故事,則非一人,而以扁鵲為良醫的代稱。因居於盧國,故亦稱為「盧醫」。 (2) 蔡桓公:蔡國君主,生卒年不詳。蔡,國名。周代諸侯國之一。地約在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帶。 (3) 腠理:肌肉的紋理,指皮膚。腠,音ㄘㄡˋ。 (4) 還走:返走。還,音ㄏㄨㄢˊ。 (5) 鍼石:一種以石針刺經脈穴道的治病方法。鍼,音ㄓㄣ。 (6) 司命:傳說為主管人的壽命的神仙。 (7) 索:找。〔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扁鵲》
小時了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舉3>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4>。 〔注解〕 (1) 韙:陳韙,漢太中大夫,生卒年不詳。韙,音ㄨㄟˇ。 (2) 了了:音ㄌ|ㄠˇ ㄌ|ㄠˇ,聰明慧黠。 (3) 文舉:孔融(西元153∼208),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有俊才,為建安七子之一,漢獻帝時為北海相,世稱孔北海;立學校,表儒術,後拜大中大夫,為曹操所殺。 (4) 踧踖:音ㄘㄨˋ ㄐ|ˊ,不安的樣子。
行將就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蒲城人欲戰,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將適齊,謂季隗1>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2>焉。請待子。」處狄十二年而行。 〔注解〕 (1) 季隗:春秋時廧咎如(狄族一支)人,晉公子重耳逃亡狄國時所娶的妻子,生卒年不詳。隗,音ㄨㄟˇ。 (2) 就木:進入棺材,指死亡。
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希望得其首級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5) 函:匣、盒子。 (6) 秦武陽:燕國的勇士,生卒年不詳。據說十二歲時就殺過人,人們都不敢迎著目光看他。 (7) 以次進:按前後次序行進。 (8) 陛:殿前臺階。 (9) 振恐:震驚、畏懼。 (10) 顧笑:回頭露出笑容。 (11) 謝:述說、表白。 (12) 振慴:恐懼、害怕。慴,音ㄓㄜˊ。 (13) 假借:寬容。 (14) 畢使:完成使節任務。 (15) 秦王:秦始皇。 (16) 發:打開。 (17) 揕抗:擊刺、抵禦。揕,音ㄓㄣˋ。〔參考資料〕 《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遂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
流言蜚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禮記.儒行》。 (2) 武王: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3) 管叔:姓姬,名鮮,生卒年不詳。周武王之弟,封於管。武王去世,周公攝政,管叔與蔡叔猜疑周公將不利成王,於是挾武庚叛亂,為周公所平。管叔被殺,亂事平定。 (4) 孺子:幼童的通稱。〔參考資料〕 《禮記.儒行》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莊子.盜跖》。 (2) 相如:藺相如,生卒年不詳,戰國趙人。出身寒微,本於他人門下為食客。趙惠文王時,秦昭襄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帶著璧玉前往,見秦王毫無誠意,便以智謀將和氏璧完整帶回趙國。後來又在秦、趙澠池之會,智辯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3) 秦王:指秦昭襄王。名稷,戰國時秦國君,生卒年不詳。在位時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國勢強盛。然於和氏璧事件與澠池之會中,皆受挫於藺相如。 (4) 趙:趙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5) 璧:指和氏璧。戰國時楚人卞和得玉璞於...
偃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6)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7)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官至綏南中郎將,建興年間因討伐劉冑有功,封為都亭侯,後為鍾會亂兵所殺。 (8) 偃:音|ㄢˇ,放倒。 (9) 蹂踐:踐踏。蹂,音ㄖㄡ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