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風亮節」係由「高風」及「亮節」二語組合而成。 「高風」見於《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馮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少有奇才,博通群書。王莽時,諸公薦舉,馮衍辭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怨衍遲不歸降,未予重用。後衍因與外戚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
拭目以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拭目,擦拭眼睛,比喻有所期待。張敞,字子高,西漢平陽人,生卒年不詳。敢直言,嚴賞罰。宣帝時為京兆尹,使市無盜賊。漢代昌邑王嗣立之時,由於行事不合禮法,張敞便上書勸諫宣帝,文中言:「皇帝以盛年即位,天下之人全都張大了眼睛觀看,側著耳朵專心聆聽,急著想要看到良善的政風,然而對輔佐國家有功的大臣還沒有受到褒獎,沒什麼功勞的小臣卻已經獲得升遷,這是為政者的疏失啊!」不久王賀被免官,張敞也因為諫言有功,而被擢為豫州刺史。後來「拭目以待」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期待事情的發展及結果。
走馬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粗略知道事物的表面,而不詳加研究其內容涵意。[例]這次的歐洲之旅因為行程安排得太緊湊,只能走馬看花無法深入了解當地的民情風俗。
投筆從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由子班固及女班昭繼續完成,即今《漢書》。 (5) 輟業:指停止抄書工作。 (6) 傅介子:生卒不詳。西漢北地義渠道人。昭帝時出使大宛,降服樓蘭、龜茲。因誅匈奴使者,還拜中郎。後又斬樓蘭王,被封為義陽侯。 (7) 張騫:?∼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漢漢中成固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打通與西北諸國的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 (8) 筆研:筆硯。研,通「硯」。〔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
脫穎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2) 末:物體的尾端、頂梢。 (3) 毛遂: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為平原君門下食客,初無表現,後自薦隨平原君至楚,與楚王定約立功。 (4) 蚤:通「早」。 (5) 穎脫:錐處囊中,尖端必冒脫而出。穎,物體尖銳的末端。
驚弓之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臨武君11>嘗為秦孽12>,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注解〕 (1) 更羸:戰國時代魏國人,生卒年不詳,擅長射箭。羸,音ㄌㄟˊ。 (2) 魏王:戰國時代魏國國君,未知確指何人。 (3) 京臺:高臺;京,高。一說:臺名。 (4) 下:使落下。 (5) 有間:不久;有一會兒。間,音ㄐ|ㄢˋ。 (6) 孽:言有傷痛,如孽子身有隱痛。 (7) 徐:緩慢。 (8) 故瘡:舊傷。 (9) 息:消除;痊癒。 (10) 至:一本作「去」,當從之。 (11) 臨武君:楚國將領,生卒年不詳。 (12) 秦孽:言嘗敗於秦。其事未詳。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卒11>相與驩12>,為刎頸之交13>。 〔注解〕 (1) 相如:藺相如,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出身寒微,終以智勇而顯貴。趙惠文王時,秦昭襄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奉命帶著璧使秦,見秦王毫無誠意,便以智謀將和氏璧完整帶回趙國。後來又在秦、趙澠池之會,面斥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2) 廉頗: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為趙國名將,屢敗齊、魏等國,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侯。 (3) 已而:不久、後來。 (4) 舍人:戰國及漢初王公貴人左右親信或門客的通稱。 (5) 不肖:不賢,無才能。於此用為自謙之詞。 (6) 固:堅決、強硬。 (7) 秦王:指秦昭襄王。...
相敬如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下體。』君取節焉可也。」文公以為下軍大夫。 〔注解〕 (1) 臼季:即胥臣,春秋時晉國人,生卒年不詳。食邑於臼,字季,又稱司空季子。為文公時大夫,任司空,從重耳(文公)出亡。嘗出使過冀,見冀缺而薦之於重耳。晉楚城濮之戰時,任下軍佐,擋陳、蔡之師,蒙馬以虎皮,擊潰陳、蔡,楚右師潰敗。 (2) 冀缺耨:冀缺在田裡除草。冀缺,即郤缺,郤芮之子,春秋時晉國人,生卒年不詳,亦稱郤成子。承襲芮之采邑冀,故亦稱冀缺。晉文公時任下軍大夫。晉襄公元年,俘白狄君,復予冀為采邑。晉成公六年,代趙盾為中軍元帥執政。晉景公時,行和戎政策,使眾狄歸服。卒諡成。耨,音ㄋㄡˋ,除草。 (3) 饁:音|ㄝˋ,送飯給在田...
完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注解〕 (1) 相如:藺相如,生卒年不詳,戰國趙人。出身寒微,本為趙宦者令繆賢的門客。趙惠文王時,秦昭襄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帶著璧玉前往,見秦王無意償城,便以智謀將和氏璧完整帶回趙國。後來又在秦、趙澠池之會,智辯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2) 趙王:趙惠文王(?∼西元前266),戰國時趙國君,名何。任用廉頗、趙奢為將,藺相如為上卿,均有功績。 (3) 秦王:指秦昭襄王。名稷,戰國時秦國君,生卒年不詳。在位時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國勢強盛。然於和氏璧事件與澠池之會中,皆受挫於藺相如。 (...
紙上談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3) 長平:地約當今山西省高平縣西北。 (4) 趙奢: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秦伐韓時,韓請救於趙,趙以為將,大破秦軍,號馬服君。 (5)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趙惠王時,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池,易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懷璧前往,見秦王無償城的誠意,乃完璧歸趙。後來在秦、趙澠池之會,智辯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6) 病篤:病勢沉重。 (7) 廉頗:戰國時趙國人,生卒不詳。為趙之名將,屢敗齊、魏等國。長平之戰,堅壁自守,秦懼不敢加兵,後趙王受秦反間計,以趙括代之,趙遂大敗。 (8) 固壁不戰:堅守壁壘,不出兵交戰。 (9) 數:音ㄕㄨ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