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8.56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世界主義的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主義(cosmopolitism)是一種以世界的價值超越於其他一切價值的思想體系,與民族主義(nationalism)或國家主義相對應的一種主張。一般而言,民族主義的教育,常視教育為一有效的工具,以統一民族意識、恢宏立整合民族文化、延續民族精神、普及民族道德。故民族主義的教育,對其自身的語文、歷史、地理、倫理、藝術、科技等教材,極為強調;對公民養成教育及愛國教育的實施,也至為注重。世界主義的教育則不然,所塑造的對象,不是單一國家中的公民,而是胸懷世界的全體人類。十八世紀西方教育家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以為個人是全人類的一分子,而不只是...
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球、整個世界。如:「臺灣半世紀以來締造的經濟奇蹟,讓全世界刮目相看。」《獅子吼》第一回:「日後子孫當漸次吞滅各國,先取亞細亞洲,再併吞全世界。無論何處都要歸入我俄國的版圖。」
浮華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繁華虛浮的世界。如:「每個人應掌握自己的原則,才不致在浮華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世界屋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西部地區的帕米爾高原及青康藏高原地勢高聳,平均高度在四千至五千公尺之間,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故稱為「世界屋脊」。
世界主要國家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比較分析 世界主要國家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比較一、師資培育理念與課程規劃(一)師資培育理念分析不同的社會文化價值,就會有不同的師資培育理念;不同的師資培育理念,就會產生不同的師資培育課程。Feiman-Nemser(1990)分析美國的師資培育內涵時,歸納出學術的;實務的、科技的、個人的、批判的等五種取向;Liston與Zeichner(1991)將師資培育重新分類為社會效率、發展論、社會重建及學術等五種取向;吳清...
悲慘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充滿悲傷慘痛的環境。如:「看到非洲的饑民個個骨瘦如柴,那真是一個悲慘世界!」
世界末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謂此世窮盡之日,出現諸多的災異,並預示屆時耶穌基督將再次降臨,審判全人類。
生活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世界(Lebenswelt)一辭是胡塞爾(E. Husseri, 1859~1938)現象學(phenomenology)中的重要概念,意指超驗主體(或超驗自我)以「存而不論」(參見「現象學存而不論」)的方法,擱置自然科學所依據的自然世界之後,以立即直接觀照而得不講自明的前給予(pregiven)、物在其自身(being in itself)的本然世界
  胡塞爾認為自然科學的世界觀,以萬事萬物存在於客觀的時間、空間、質量之中,受限於因果鎖鍊,雖稱根據常識經驗所給予的自然日常世界而來,實則已是自然認知理想化的結果,自然數學化即為最明顯的例證。如此自然科學所預設的世界,以及自...
大同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父孫中山先生創造三民主義的目的,是要使全國人民無階級、男女、職業、宗教之別,一律平等,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並且還要進一步本著互助合作的精神,以謀全世界各民族的平等,而促進世界大同。
世界觀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觀教育亦稱全球教育,在討論世界觀教育的文獻中,常有許多類似的名詞。例如國際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國際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世界公民教育(education for world citizenship)、世界研究(world studies)、和平教育(peace education)、發展教育(development education)以及世界中心課程(world core curriculum)等。這些用詞不同,係因不同的國家或年代使用所致,其基本含義則大致相同。近年來,國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