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1.74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壯志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雲霄。「意氣干雲」猶「壯志凌雲」。見「壯志凌雲」條。 0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孫安國、王、謝能言諸賢,悉在會稽王許。殷與孫共論易象妙於見形。孫語道合,意氣干雲。一坐咸不安孫理,而辭不能屈。」 參考詞語︰膽氣凌雲注音︰ㄉㄢˇ ㄑ|ˋ ㄌ|ㄥˊ ㄩㄣˊ漢語拼音︰dǎn qì líng yún釋義︰猶「壯志凌雲」。見「壯志凌雲」條。 01.唐.張說〈破陳樂詞〉二首之二:「少年膽氣凌雲,共許驍雄出群。匹馬城西挑戰,單刀薊北從軍。」 參考詞語︰壯志淩雲注音︰ㄓㄨㄤˋ ㄓˋ ㄌ|ㄥˊ ㄩㄣˊ漢語拼音︰zhuàng zhì líng yún釋義︰即「壯志凌雲」。見「壯志凌雲」條...
人道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ianism、Humanitarian Assistance 參考資料註1:趙忠傑,《人道援助行動中軍事部門與非政府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頁17。註2:江啟臣/著,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概論,2009年,頁169-170。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率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帶領、引導。《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升帳,傳下號令,教兩都督率領本部兵馬,作中軍策應。」《老殘遊記二編》第二回:「老姑子率領了青雲、紫雲、素雲三個小姑子,送到山門外邊。」
知難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援鄭,但晉軍抵達前鄭國就已投降,晉軍統帥荀林父(ㄈㄨˇ)於是打算班師回朝。當時,中軍副將先縠(ㄏㄨˊ)不同意,主張追擊楚軍,上軍主將士會勸他說:「一個國家若是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章、禮儀都具備,那就不應與他為敵。楚國現在正是這樣,我們如何能與他為敵?何況,看到有可乘之機就前進,看到形勢不利就先退卻,如此才是用兵之道啊!」士會的這番話,其中也用到「知難而退」一語,在《左傳》的這兩個篇章裡,此語所表述的都是一種戰略運用。後來「知難而退」則被用來泛指行事遇到困難退縮不前或應伺機退卻。
山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山間凹下的地方。《初刻拍案驚奇》卷三○:「隨了他一路走去,到一個山坳之處,左右巖崖萬仞。」《儒林外史》第四三回:「穿好了苗錦,赤著腳,到中軍帳房裡歌舞作樂,卻把兵馬將士,都埋伏在山坳裡。」
咄咄怪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殷浩是晉代的大將軍,和另一位將軍桓溫齊名,兩人實力位階相當,時常明爭暗鬥。殷浩原被封為中軍大將軍,要帶兵平定關河的亂事。但在征討姚襄時失敗,桓溫抓到這個機會上書皇帝,盡訴殷浩的罪狀,使殷浩因此被貶為庶人,離開京城遷居到南方。殷浩被貶之後,仍然過著平靜的生活,毫無怨言,只是每天對空寫字。當地居民都很好奇,偷看他到底在寫什麼,但就只看他寫「咄咄怪事」四個字。可見殷浩雖嘴巴不說,心裡仍然是氣憤不平。「咄咄」是驚歎聲,表示難以置信之意。《太平御覽.卷五○.地部一五.可藍山》引《涼州記》:「定據平涼,登此山,有群狐遶之而鳴,射之,竟不得一,定乃歎曰:『咄咄!此亦怪事也。』」即是敘述赫連定登可藍山時,有好...
勢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乘敵人軍力尚未集結前,由皇帝率軍親征。郗鑒卻獨排眾議,認為:「王含、錢鳳人多勢眾,且來勢洶洶,朝中軍力無法阻擋,只可以智取,不可以力敵。而且王含軍紀不嚴明,所到之處極盡搜刮,早已失去民心,只要能善用情勢,必能克敵致勝。所以只要我方堅固自守,必有更多的忠義之士加入剿滅賊寇的陣容,讓晉軍更有勝算。如果今日與對方硬拚,我軍力弱而敵方強,若是遭對方擊敗,就算有伍員之類的忠義之士願意相助,也無濟於事了。」於是晉明帝聽從郗鑒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原文中的「勢不可當」,就用來比喻來勢迅速、猛烈,無法抵擋。
飲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馬飲水。《左傳.宣公十二年》:「沈尹將中軍,子重將左,子反將右,將飲馬於河而歸。」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之二:「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唱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吟唱歌曲。唐.李遠〈黃陵廟〉詞:「輕舟小楫唱歌去,水遠山長愁殺人。」《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湯總鎮叫把收留的苗婆內中,揀會唱歌的,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錦,赤著腳,到中軍帳房裡歌舞作樂。」
當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面前。《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親勒六軍,大陳戎馬,大司馬吳漢精卒當前,中軍次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