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263 ms
共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策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軍相呼應,協同作戰。《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葛從周又自策應,曹州與兗州之圍遂解。」《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升帳,傳下號令,教兩都督率領本部兵馬,作中軍策應。」
|
右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天子三軍,為中軍、左軍、右軍。《左傳.桓公五年》:「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
|
軍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軍隊中軍官之下,士兵之上者,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級。
|
朱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有功的諸侯賜朱門,故稱王侯宅第為「朱邸」。《文選.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牋》:「朱邸方開效,蓬心於秋實。」
|
拾人牙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拾人牙慧」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1>云:「康伯2>未得我牙後慧3>。」 〔注解〕
(1) 殷中軍︰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識度清遠,好《老》、《易》,負有盛名。初為庾亮記室參軍,後起為建武將軍。朝廷欲平關河,以浩為中軍將軍,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以平定中原為己任。征姚襄兵敗,廢為庶人。中軍,職官名。古代軍隊多分為中、左、右三軍,或上、中、下三軍。中軍由主帥親自率領,是軍隊的指揮中樞。
(2) 康伯:韓伯,字康伯,晉潁川長社人,生卒年不詳。殷浩甥。好學,善言玄理,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藝。
(3) 牙後慧:別人言談...
|
勢不可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乘敵人軍力尚未集結前,由皇帝率軍親征。郗鑒卻獨排眾議,認為:「王含、錢鳳人多勢眾,且來勢洶洶,朝中軍力無法阻擋,只可以智取,不可以力敵。而且王含軍紀不嚴明,所到之處極盡搜刮,早已失去民心,只要能善用情勢,必能克敵致勝。所以只要我方堅固自守,必有更多的忠義之士加入剿滅賊寇的陣容,讓晉軍更有勝算。如果今日與對方硬拚,我軍力弱而敵方強,若是遭對方擊敗,就算有伍員之類的忠義之士願意相助,也無濟於事了。」於是晉明帝聽從郗鑒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原文中的「勢不可當」,就用來比喻來勢迅速、猛烈,無法抵擋。
|
超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類拔萃,不同凡響。《晉書.卷七七.殷浩傳》:「案中軍將軍浩過蒙朝恩,叨竊非據,寵靈超卓,再司京輦,不能慎恭所在,恪居職次,而侵官離局,高下在心。」也作「超絕」。
|
襲人牙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拾人牙慧」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1>云:「康伯2>未得我牙後慧3>。」 〔注解〕
(1) 殷中軍︰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識度清遠,好《老》、《易》,負有盛名。初為庾亮記室參軍,後起為建武將軍。朝廷欲平關河,以浩為中軍將軍,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以平定中原為己任。征姚襄兵敗,廢為庶人。中軍,職官名。古代軍隊多分為中、左、右三軍,或上、中、下三軍。中軍由主帥親自率領,是軍隊的指揮中樞。
(2) 康伯:韓伯,字康伯,晉潁川長社人,生卒年不詳。殷浩甥。好學,善言玄理,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藝。
(3) 牙後慧:別人言談...
|
牙後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人說過的言論、見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云:『康伯未得我牙後慧。』」也作「牙慧」。
|
燈燭輝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燈火明亮。《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望見野羊塘中軍帳裡燈燭輝煌,正在歌舞。」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