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浩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盛大繁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司州與殷中軍語,歎云:『己之府奧,蚤已傾寫而見,殷陳勢浩汗,眾源未可得測。』」宋.蘇軾〈上韓魏公論場務書〉:「然而其事宏闊浩汗,非可以倉卒輕言者。」
勢不可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乘敵人軍力尚未集結前,由皇帝率軍親征。郗鑒卻獨排眾議,認為:「王含、錢鳳人多勢眾,且來勢洶洶,朝中軍力無法阻擋,只可以智取,不可以力敵。而且王含軍紀不嚴明,所到之處極盡搜刮,早已失去民心,只要能善用情勢,必能克敵致勝。所以只要我方堅固自守,必有更多的忠義之士加入剿滅賊寇的陣容,讓晉軍更有勝算。如果今日與對方硬拚,我軍力弱而敵方強,若是遭對方擊敗,就算有伍員之類的忠義之士願意相助,也無濟於事了。」於是晉明帝聽從郗鑒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原文中的「勢不可當」,就用來比喻來勢迅速、猛烈,無法抵擋。
相遇如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芮之采邑冀,故亦稱冀缺。晉文公時任下軍大夫。晉襄公元年,俘白狄君,復予冀為采邑。晉成公六年,代趙盾為中軍元帥執政。晉景公時,行和戎政策,使眾狄歸服。卒諡成。耨,音ㄋㄡˋ,除草。 (3) 饁:音|ㄝˋ,送飯給在田裡工作的人吃。〔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國語.晉語五》
失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貌或儀態上有所疏失。《南齊書.卷三六.謝超宗傳》:「為人仗才使酒,多所陵忽,……以失儀出為南郡王中軍司馬。」《西遊記》第八五回:「主公,望赦臣等失儀之罪!」
旗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懸旗的高竿。《三國演義》第七回:「忽一日,狂風驟起,將中軍『帥』字旗竿吹折。」也作「旗杆」。
殷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識度清遠,好老易,負有盛名。初為庾亮記室參軍,後起為建武將軍。朝廷欲平關河,以浩為中軍將軍,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以平定中原為己任。征姚襄兵敗,廢為庶人,竟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標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標舉品第,自明地位。《晉書.卷七五.劉惔傳》:「桓溫嘗問惔:『會稽王談更進邪?』惔曰:『極進,然故第二流耳。』溫曰:『第一復誰?』惔曰:『故在我輩。』其高自標置如此。」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殷中軍道韓太常曰:『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
常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按慣例收取的小費。《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若或洩漏風聲,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詐害民財。」《精忠岳傳》第七回:「那中軍因不曾送得常例與他,叫我們過了三日再去。」
鐵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喻堅固周密,滴水不漏。《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這城外中軍已到,與前軍先鋒合為一處,將一座青楓城圍的鐵桶般相似。」
戎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旗、軍帳。亦指軍旅、戰事。《文選.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牋》:「契闊戎旃,從容讌語。」唐.元結〈賊退示官吏〉詩:「忽然遭世變,數歲親戎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