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佩玉的絲帶。《說文解字.糸部》:「綎,系綬也。」《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濟濟多士,端委縉綎。」
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高的樓閣。《後漢書.卷三二.樊宏傳》:「其所起廬舍,皆有重堂高閣。」唐.王勃〈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鑾罷歌舞。」
通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通天冠的簡稱。參見「通天冠」條。《文選.張衡.東京賦》:「冠通天、佩玉璽,紆皇組、要干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垂的樣子。《說文解字.惢部》:「繠,垂也。」《左傳.哀公十三年》:「佩玉繠兮,余無所繫之。」
庚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庚,西方,主穀。癸,北方,主水。庚癸古為軍糧的隱語。語出《左傳.哀公十三年》:「對曰:『粱則無矣,麤則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後引申為告貸的意思。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叔儀乞糧於魯人,歌佩玉而呼庚癸。」
改步改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玉佩,所以節行步。古時君臣或貴族,因身分不同,步履佩玉也就有差別。改步改玉,謂死者身分已改變,葬禮也應有所改變。《左傳.定公五年》:「六月,……丙申,卒于房。陽虎將以璵璠斂,仲梁懷弗與,曰:『改步改玉。』」也作「改玉改行」。
丁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佩玉撞擊聲或風鈴聲等。唐.韓偓〈雨後月中堂閒坐〉詩:「夜久忽聞鈴索動,玉堂西畔響丁東。」《老殘遊記》第一○回:「鈴聲已止,箜篌丁東斷續,與角聲相和。」也作「丁冬」、「叮冬」、「叮咚」。
鸞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鸞、和都是天子座車上的鈴。《周禮.夏官.大馭》:「凡馭路儀,以鸞、和為節。」《禮記.玉藻》:「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
鳴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富貴人家常佩帶寶玉為飾,一有動作,佩玉便相觸發聲,因此稱為「鳴玉」。《國語.楚語下》:「王孫圉聘於晉,定公饗之,趙簡子鳴玉以相。」
別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扁形的佩玉。如:「你胸前的別子很漂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