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死有餘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為深刻,殘賊而亡極,媮為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 〔注解〕 (1) 奏:古代臣下向皇帝上書或進言。 (2) 咎繇:音ㄍㄠ |ㄠˊ,相傳為舜之臣,掌刑獄之事,善聽獄訟。亦作「皋陶」、「咎陶」。   (3) 辜:罪、過錯。
利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領韓的野王,阻絕了上黨通往韓首都的道路,上黨守吏馮亭和人民商量,決定歸附趙。得到消息的趙平原君,認為平白獲得一郡沒什麼不好,於是趙接收上黨成為屬地。但這一來激怒了秦,轉而攻打趙。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阬殺趙投降士卒四十餘萬,國都邯鄲幾乎不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亂。
不見經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以往的經典史傳中未曾記載過。比喻毫無根據、來歷。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六:「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指心而言也。三字雖不見經傳,卻亦甚雅。」
鬼鬼祟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樓夢.第二四回》原來這賈芸最伶俐乖覺,聽寶玉這樣說,便笑道:「俗語說的,『搖車裡的爺爺,拄拐的孫孫。』雖然歲數大,山高高不過太陽。只從我父親沒了,這幾年也無人照管教導。若寶叔不嫌姪兒蠢笨,認作兒子,就是我的造化了。」賈璉笑道:「你聽見了?認兒子,不是好開交的呢。」說著,就進去了。寶玉笑道:「明兒你閒了,只管來找我,別和他們鬼鬼祟祟的。這會子我不得閒兒。明兒你到書房裡來,和你說天話兒,我帶你園裡頑耍去。」
喜得寧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冤家路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冤家路狹注音︰ㄩㄢ ㄐ|ㄚ ㄌㄨˋ ㄒ|ㄚˊ漢語拼音︰yuān jiā lù xiá釋義︰即「冤家路窄」。見「冤家路窄」條。 01.《紅樓夢.第一○○回》:「不想命該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個不安靜的,所以哥哥躲出門的。真正俗語說的『冤家路兒狹』。不多幾天就鬧出人命來了。」
樹倒猢猻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戶部侍郎。秦檜死,黨羽離散,曹被貶,其妻兄厲德斯贈之以〈樹倒猢猻散賦〉。見宋.龐元英《談藪》。後用以比喻有權勢的人一旦失勢,則其依附者隨即散去。《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若是富貴之人,一朝失勢,落魄起來,這叫做『樹倒猢猻散』,光景著實難堪了。」《紅樓夢》第一二回:「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也作「猢猻散」。
兵荒馬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俗有『蝦荒蟹亂』之語,蓋取其被堅執銳,歲或暴至,則鄉人用以為兵證也。」意思是說吳地有「蝦荒蟹亂」的俗語,如果忽然間湧現大量的蝦蟹,當地人會把這種情形當成兵災的徵兆。「兵證」就是「兵災的徵兆」。這條資料講的雖然不是「兵荒馬亂」,但是也許有所相關,所以附在這裡作參考。後來「兵荒馬亂」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戰爭所造成的混亂景象。
能者多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靈巧多才的人多憂勞。語本《莊子.列禦寇》:「巧者勞而智者憂。」後用為恭維人能幹、多才多藝。即能力強的人,承擔較多責任,比常人辛苦。《紅樓夢》第一五回:「俗語說的『能者多勞』,太太因大小事見奶奶妥貼,率性都推給奶奶了。」《文明小史》第七回:「老哥真是能者多勞,所以如此公忙得很。」
虎毒不食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老虎雖然凶猛,尚且不吃虎子。比喻人不論如何狠毒,也不會傷害自己的孩子。如:「俗語說:『虎毒不食子』,你怎麼忍心讓你的兒子替你揹黑鍋。」也作「虎毒不吃兒」、「虎毒不食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