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半斤八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斤、兩都是計算重量的單位。宋制以十六兩為一斤,半斤就等於八兩,所以用「半斤八兩」來比喻兩者相等,彼此一樣。在宋代的戲曲已見使用,如《張協狀元》裡一個粗獷的淨角和一個滑稽的丑角為錢起了爭執,居中調停的末角就說兩人「半斤八兩」,一樣無理。《宋元戲文輯佚.王質》:「伊嬌俊,我鶻伶,算半斤八兩稱兒稱著不沉不輕。」意思是兩人一樣輕巧嬌美,可見此為當時常用的俗語。後來「半斤八兩」就被用來比喻彼此相當,不相上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飯粒。《說文解字.米部》「糂」字.清.段玉裁.注:「今南人俗語曰米糝飯,糝謂孰者也。」晉.江統〈徙戎論〉:「若有窮乏糝粒不繼者,故當傾關中之穀,以全其生生之計。」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白天思慮不忘的事情,到晚上就有可能夢到相關的事物。《十二樓.拂雲樓.第六回》:「做女兒的人,有多少膽量?少不得要怕神怕鬼起來。又有俗語二句道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親身經歷就不能增長一些見識,是說經驗能使人增長智識。《紅樓夢》第六○回:「小蹄子,你走罷。俗語道:『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該來質問著我。」《官場現形記》第三五回:「但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已是過去的事情,也不用談他了。」也作「不因一事,不長一智」。
鐵杵磨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必須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並曾遇到困難。相同的,我們要做好一件事情或研究一門學問,也會遇到無數的挫敗。俗語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我們沒有恆心,既怕困難,又怕挫敗,那只有半途而廢,百事無成。 相似詞有志者事竟成、持之以恆、鍥而不捨、水滴穿石、矢志不移 相異詞半途而廢 造句李白鐵杵磨針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不懈一定能達成目標的。 補充說明李白(西元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與杜甫合稱李杜(小李杜則是李商隱、杜牧)。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浪漫...
引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言論及文章中援用古書典故、名人格言以及俗語等等,稱為「引用」。是一種訴之於權威或訴之於大眾的修辭法。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人為謀取錢財而不惜生命,就像鳥為了覓食而喪生一樣。《官場維新記》第一三回:「俗語說得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時袁伯珍聽得這些說話,便要從此發一宗洋財。」
學海無涯勤是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學問像海洋一樣浩瀚無窮,唯有勤奮不懈,方能有所成就。如:「俗語說得好:『學海無涯勤是岸』,想要投機走捷徑是行不通的。」
無孔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何空隙沒有不鑽進去的。原本是無所不通達的意思。※語或出清.李鑑堂《俗語考原.無孔不入》。後用「無孔不入」譏諷人善於鑽營。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性情、作風相近的人,常成為一家人。或共處久了,在氣質、看法上會有相似之處。《濟公全傳》第一五八回:「王太和一聽姑娘已把眼瞎了,自己一想:『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該當要討飯,我前頭走,拉著一個瞎子,這到也不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