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60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knowing)。情節記憶系列不僅儲存過去發生的事件,還儲存將來發生的事件以及記憶測驗上的項目表。假若一個人記得前天早晨剛從家裡外出時遇見一隻貓、後天下午三點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有個關於基因工程的講座,或者記得自己在一項成對聯想學習和提取測驗中,所看到的與「颱風」這個詞成對出現的詞是「救災」等等,這些記憶都屬情節記憶。「自傳記憶」(autobiography memory)是關於自己曾經經歷的特定事件或情節的記憶,其為情節記憶的子系統之一。 相關研究腦傷病人「K.C.案例」的研究中,病人因車禍腦部受傷罹患健忘症,雖不記得曾...
風吹草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死,詐殺兄公子比、子皙而自立。後恐國人作亂,故施惠於百姓。在位十三年,諡平。 (2) 儻:如果、假若。同「倘」。 (3) 飲氣吞聲:形容含怨抱恨而無法表態發洩。見「忍氣吞聲」。
秘密通訊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私人通訊」係為當事人主觀對該通訊行為之認定,其不欲內容為第三人所知,自始受憲法第12條之保障,反之,假若當事人主觀上物議將通訊之內容作為秘密,則可視為「公開通訊」,此時則非秘密通訊自由所欲保障之客體。而無法外在客觀事實判定通訊當事人之意圖,或事實不明確時,基於法治國家人權保障之觀點,則傾向將其推定為私人通訊,受秘密通訊之保障。(註1) 秘密通訊自由保障之主體秘密通訊自由在基本權主體的保障上除了寄件者外,亦應包含收件者,此即是因通訊具雙方性本質。正如同大法官在釋字631號表示:「……通訊監察之執行,除通訊監察書上所載受監察...
生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賈交易、買賣。《西遊記》第一回:「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老殘遊記》第五回:「老董在各處算飯錢,招呼生意,正忙得有勁。」
違憲審查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 關鍵字 違憲審查制度的原由憲法作為人民意思的直接表示,而法律則是代議士為人民所作之意思表示結果,假若今憲法與法律之間存有矛盾,實際上法院應以憲法作為最後之依歸,以此解釋、詮釋法律,因其實具有最高之法效力。司法違憲審查之概念最早源於美國,於1803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院馬歇爾審判「馬柏瑞控告麥迪森(Marbury V. Madison)」一案中之判決及意見中建立,漸開始發展。 違憲審查制度的分類 集中型與分散型違憲審查集中型違憲審查制度係指違憲審查由單一機關執掌;而分散型違憲審查制度則由各級法院執行。 抽象與附隨的違憲審...
相關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同智商的學生中,專心與成就是否有關。例如,假定有兩個學生智力相等,那麼較專心的學生是否成就也較高?假若不是,則我們只能說,專心和成就之間之所以有正相關,只是因為智力高的學生上課較專心、成績較好,而不是專心程度影響了成就。 關鍵字中文: 相關法英文: Correlation method 參考書目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24-25。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權利救濟請求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利救濟請求權目錄1 權利救濟請求權之保障原由2 權利救濟請求權之保障範圍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權利救濟請求權之保障原由依據我國憲法第16條之規定:「人民有請願、訴願及訴訟之權。」假若我國憲法第2章所揭示之各式人民享有之基本權受到來自於人民或政府機關之不法侵害,則藉由權利救濟請求權來賦予受害人民有司法或行政上之受益權,使人民之權利可透過行政上或司法上的救濟制度來確實保障,此符合所謂「有權利必有救濟」之法理。(註1) 權利救濟請求權之保障範圍一、司法上的受益權司法上的受益權包括民事、刑事及行政訴訟權。此即是說當人民之生命...
依法行政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則與自治規章則位居於最下位。 法律保留原則法律保留原則主要在於確立立法權與行政權之間的關係。其強調假若沒有法律的授權,行政機關即不能合法作行政行為,因憲法已將某些事項之制定權力保留給立法機關,此即是說,依照法律保留原則,行政機關對於特定事項之作為,應以憲法保留給國會的法律作為依據,或依照國會所決定法律之明白授權。由此來看,法律保留原則屬於積極的依法行政原則。(註2) 參考書目註1: 許育典,《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台北:元照。註2: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
不可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多,多到無法計算。《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更有那金萱、百合、剪春羅、剪秋羅、滿地嬌、十樣錦、美人蓼……等類,不可枚舉。」《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假若有人恃強,他便出奇計以勝之,種種快事,不可枚舉。」也作「不勝枚舉」。
假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如果。《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假使臣得同行於箕子,可以有補於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有何恥?」《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假使小的有兒子,少爺送去考,也沒有人敢說?」也作「假如」、「假若」。
2.即使、縱然。《南齊書.卷五二.文學傳.崔慰祖傳》:「假使班、馬復生,無以過此。」《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也作「假饒」、「假如」、「假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