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47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僧侶為尋師求法而雲遊四方。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二.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險,貧道偶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唐.杜牧〈大夢上人自廬峰回〉詩:「行腳尋常到寺稀,一枝藜杖一禪衣。」
掛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遊方僧侶投寺寄住。《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不多幾日,禪林裡來了一個掛單的和尚。」也作「掛搭」。
偽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法國莫里哀的劇本。描寫一耶穌會僧侶,淫人妻室,奪人財產等種種罪惡,情節委曲,初次上演時,萬人空巷。也稱為「偽善者」。
偈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僧侶所寫蘊含佛法的詩。《水滸傳》第四回:「長老念罷偈言,喝一聲:『咄!盡皆剃去!』淨髮人只一刀,盡皆剃了。」也稱為「偈子」、「偈頌」。
偈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中國僧侶所寫蘊含佛法的詩。也稱為「偈子」、「偈言」。
偈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專指佛教修行者的宗教詩。《西遊記》第二○回:「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師悟徹了多心經,打開了門戶。」也稱為「偈頌」、「偈言」。
道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晉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魏。常山扶柳縣(今河北省冀縣境內)人。早年出家,因形貌黑醜,不為剃度師所重視,後受知於佛圖澄,曾代佛圖澄說法,贏得「漆道人,驚四鄰」的美譽。佛圖澄死後才離開鄴都,而下襄陽,創檀溪寺,齋講不倦,成為當時佛教界的典範。孝武帝太元四年苻堅攻下襄陽,延請道安住長安,這時他已六十七歲。在長安七、八年間,領導翻譯講經說法。他在佛法中,以《般若學》用功最力,在當時是最接近般若義的一家。著有《光讚析中解》、《放光般若析疑準》、《空性論》等。其中尤以綜理眾經目錄、對了解譯經史的貢獻最大。主張僧侶應以釋為姓,也獲得後世僧眾的遵循。
緇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僧侶穿的衣服。
羅賽塔石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文字(Demotic)及54行希臘文字。而羅賽塔石碑上的碑文其實是西元前一百九十六年埃及孟菲斯城的僧侶們給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Ptolemy V)的一封歌功頌德的感謝信。起因於托勒密作為法老不久後即取消過去僧侶們所積欠的稅款,豎立標像於神廟,且為神廟廣開財源,對神廟採特殊保護措施等。自西元一八零二年起,羅賽塔石碑則保存於英國大英博物館內,同時公開展示於外界。(註1)羅賽塔石碑的發現約莫在西元一七九九年七月十五日,當時法國拿破崙占領埃及,隨行的法...
於事無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濟於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無濟於事」原作「無補於事」。北宋時,宰相王安石變法維新,以改革政治。在他實行的諸多新法中,有一項免役法,是以貧富為標準,將百姓分為五等,按等級向政府繳納「免役錢」,得以免服差役。而本來不用服役的,像是權貴階級、僅有獨子或女人的人家以及僧侶等,則須繳「助役錢」,政府即用此錢來募兵。當時的大臣劉摯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並針對這項免役法寫了一篇文章給皇上。他認為這樣的措施簡直跟斂財沒有兩樣,人民生活已經夠辛苦了,負擔也很重了,還要繳這種錢。他央請皇上多替人民著想,也多聽聽其他大臣的意見,因為近來常有官員因進諫遭到革職,他便問皇帝:「難道這些人的話真的一點幫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