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休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一位匈奴王的王號。《漢書.卷五五.衛青霍去病傳.霍去病》:「收休屠祭天金人。」
1.地名。本匈奴屬王之號,位於今甘肅省中部,漢置休屠縣,故城在今甘肅省武威縣北。
2.湖泊名。在甘肅省鎮番縣東北蒙古阿拉善旗內。也稱為「哈拉泊」。
白毫之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人的飲食、衣物。僧侶沾佛陀無量福德之光,得以充備無憂,因此稱其享用的物品為「白毫之賜」。
深藏簡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居簡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思想。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侶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
棄宗弄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17~650)唐時吐蕃(西藏)名王。慷慨有雄才,對該族宗教、文化貢獻很大。先娶尼泊爾公主,後娶唐文成公主,佛像、經像、僧侶隨兩公主而至,佛教從此盛行於西藏;並遣諸豪子弟入中國求學,現行藏文亦於此時模仿梵語而成。也譯作「松贊干布」。
行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僧侶化緣。元.張元幹〈滿庭芳.三十年來〉詞:「三十年來,雲遊行化,草鞋踏破塵沙。」
執迷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執迷不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執迷不悟」是指人堅信錯誤的觀念,無法醒悟,「迷」即是迷惑之意。東晉時,佛教對中國的影響日劇,僧侶們的政治勢力日漸龐大,道德也日趨墮落,引起不少人的批評。僧人釋道恆有感於時人對佛教的質難,作〈釋駁論〉斥責僧人的所作所為,並說他們「執迷自畢,沒齒不悟」,就是指他們固執自信,永遠也不知道悔悟。後來「執迷不悟」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堅持錯誤的觀念而不醒悟。稍晚,南朝梁武帝蕭衍的文章中就使用了這句成語。他在前朝被封為征東將軍,為朝廷帶兵東征,剷除地方勢力。出發前寫了一篇〈移檄京邑〉,向當地的領袖喊話,說他們受到良好的教養,只是受制於惡人,才不...
禪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侶用具。截竹成杖,以綿裹其一端。禪坐有昏睡者,則用杖輕觸其身,使其警惕。《水滸傳》第三回:「直教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
執迷不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執迷不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執迷不悟」是指人堅信錯誤的觀念,無法醒悟,「迷」即是迷惑之意。東晉時,佛教對中國的影響日劇,僧侶們的政治勢力日漸龐大,道德也日趨墮落,引起不少人的批評。僧人釋道恆有感於時人對佛教的質難,作〈釋駁論〉斥責僧人的所作所為,並說他們「執迷自畢,沒齒不悟」,就是指他們固執自信,永遠也不知道悔悟。後來「執迷不悟」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堅持錯誤的觀念而不醒悟。稍晚,南朝梁武帝蕭衍的文章中就使用了這句成語。他在前朝被封為征東將軍,為朝廷帶兵東征,剷除地方勢力。出發前寫了一篇〈移檄京邑〉,向當地的領袖喊話,說他們受到良好的教養,只是受制於惡人,才不...
機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計策、謀略。唐.張喬〈贈棋僧侶〉詩:「機謀時未有,多向弈棋銷。」《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張主管聽了心中道:『中我機謀了!』」
法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架裟,僧侶的法衣。菩薩本業經:「被上法服,當願眾生,服聖表示,敏於道行。」也稱為「法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