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衲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侶。宋.許顗《彥周詩話》:「頗似文章巨公所作,殊不類衲子。」
印度法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主要法系之一。以婆羅門法的馬努法典為最古老,又採用佛教的達摩法典,行於西元前二百年至西元一千年間,注重階級制度,將國民分為僧侶、武士、庶民、奴隸四等。
緇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人與道士。因僧侶穿黑衣,道士戴黃冠,故稱為「緇黃」。
衲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侶。唐.貫休〈湖頭別墅〉詩三首之二:「更無他事出,只有衲僧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京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僧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侶與一般民眾。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送出,伽藍盡皆焚燒,僧俗寸斬,不留一個。」
懷風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為日本最古的漢詩集,作者六十四人,多為天皇、諸王、僧侶等貴族階級。詩一百二十篇,以五言詩為主,模倣六朝詩,缺乏個性。此書對平安初期漢文學之隆盛,有促進之功。
法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侶。南朝梁.武帝〈金剛般若懺文〉:「恆沙眾生,皆為法侶。」
錫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侶所持的手杖。依律制,為沙門外出時所持。杖頭裝飾有金屬環,振動時能發出錫錫的聲音而得名。
懺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徒為使死者脫苦得樂,依某種懺悔儀軌而作的宗教行為。這種作法一般皆請僧侶主持。《快心編》第一回:「前日初回家時,我心上原轉念要做些懺事與太太。卻忘了淨蓮姑子。」
格魯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格魯」為藏語dge-lugs的音譯。十五世紀初由宗喀巴創立。由於宗喀巴晚年常駐其所建立的甘丹寺,因此該宗派被稱「法主甘丹人的宗派」,藏語為了詞字簡化和順口改稱為「格魯派」。主張嚴守戒律,強調顯密兼修與修行次第。因此派僧侶頂戴標示奉守戒律的黃帽,俗稱為「黃教」。又以宗喀巴出於噶當派,故也稱為「新噶當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