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18.7647 ms
共 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兔死狐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傷。語本敦煌變文《鷰子賦》。
△「物傷其類」
|
笑容可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鏡花緣》第二回:「還有那小兔子,站在旁邊,正自躲懶,忽然看見鳳凰手下那只癩鷹,惟恐鷹來捉他,登時使出無窮身段,扭扭躡躡,向著癩鷹笑容可掬,百般跳舞。」
|
古典制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恐懼反應,對像是醫院中一位孤兒阿爾伯特。在實驗開始之前,華生經過測試之後發現這位男孩不害怕包括老鼠、兔子、猴子、狗、棉絮、和沒有頭髮的面具之類的東西。並發現阿爾伯對鐵鎚敲打的巨大聲響產生恐懼。為了使阿爾伯特對老鼠產生恐懼的制約反應。華生使作為中性刺激(NS)的老鼠和作為非制約刺激(US)的巨大聲響同時出現,並產生了作為非制約反應(UR)的恐懼反應。在一段時間內多次的反覆之後,老鼠轉變為制約刺激(CS),也就是阿爾伯特對老鼠的單獨出現產生了制約反應(CR),包括恐懼和逃避。華生更證明瞭 |
生吞活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活生生的吞吃掉。[例]兔子一被老虎逮到,馬上就被生吞活剝了。
|
高枕無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薛地居住。到了薛地,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孟嘗君這才了解馮諼的用心。這時馮諼對孟嘗君說:「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藏身的洞窟,在緊急的時候就可以逃過獵人的追捕,免於一死。但是你現在只有一窟,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無憂無慮地睡覺,我會再幫你尋找另外兩窟。」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梁國一定能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連續請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當齊王得知梁國一直派人來請孟嘗君,連忙也派人請孟嘗君重回齊國當相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請求,把先王傳下的祭器,放在薛地,並且興建宗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當宗廟建好後,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三窟...
|
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收攏。如:「小鳥兒抿翅膀」、「兔子抿耳朵」。
|
動如脫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行動迅速,像逃脫的兔子一般。語本《孫子集注.卷一一.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後比喻動作十分敏捷。如:「他打起球來,動如脫兔,很難防守。」
|
溫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和不粗野。如:「這隻兔子個性溫馴,十分討人喜歡。」
|
忘筌得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魚忘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筌,是竹編的魚籠,用以捕魚。蹄,是捕兔用的網子,即是兔罝。莊子用筌和蹄比喻為了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捕捉魚和兔才是獵人真正的目的。如果已經捕捉到魚,那筌就沒有用處,已經捉到兔子,那蹄也失去了作用,這兩者就可以拋棄不用了。同樣的,言論和著作是用以闡明道理的工具,道家認為天地間的至理,並非言語文字所能傳示,所以主張人不可拘泥於語言文字之中,一旦通達道理,就應該捨棄這些外在的形式。後來「得魚忘筌」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亦用來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有背義忘恩之意。
|
兔起鶻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兔子剛躍起,鶻鳥就猛衝下來。比喻動作快速敏捷。《野叟曝言》第一四回:「兩隻眼睛,兔起鶻落的,監押著管帳先生及家人們。」後常借比喻書寫作畫時下筆疾速。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