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義滅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自立。吁,音ㄒㄩ。
(5) 濮:縣名,春秋時衛國之鄄邑,位於山東省之西境。黃河斜貫境內,縣跨黃河兩岸,物產以棉花為大宗。今此縣已廢。
(6) 石碏:人名。春秋衛國之大夫,生卒年不詳。仕衛莊公。碏,音ㄑㄩㄝˋ。
(7) 獳羊肩:人名。春秋時人,生卒年不詳。石碏之家臣。獳,音ㄋㄡˋ。
(8) 石厚:人名。春秋時人,生卒年不詳。石碏之子。
(9) 陳:國名。周武王封舜後媯滿於陳,都宛丘。其地約在今河南省舊開封以東至安徽省舊毫之間。
(10) 純臣:忠直之臣。
|
人去樓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金.趙秉文〈鸛鵲樓〉詩:「樓成鸛鵲幾時還?人去樓空境自閑。地接連城秋水渡,河兮兩岸夕陽山。」
|
橫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橫跨、跨越。[例]這一座橫亙在河兩岸的拱橋,是居民與外界聯繫的唯一通道。
|
橋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橋。為架在河面上,便利兩岸交通的建築物。《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至莒縣陽周水,而莒橋梁頗壞。」《三國演義》第四二回:「曹操多謀:汝不合拆斷橋梁,彼必追至矣。」
|
東道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大一統的帝國。
(2) 晉:晉國,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3) 鄭:周朝諸侯國之一。故址位於今河南省新鄭縣。
(4) 執事:執掌事務的人。
(5) 鄙遠:指秦國若得鄭地以為國,則須越過晉國之地。
(6) 倍:增加。阮元之校勘記言此字當作「陪」。
(7) 舍:通「捨」,放棄、捨棄。
(8) 東道主:東邊道路上寄寓之所的主人。此指鄭國可以作為秦國東方寄寓之所的主人,以招待秦國往來的使者。
(9) 行李:即「行理」,掌管外交之使臣。
(10) 共:音ㄍㄨㄥ,通「供」,供給。
|
蘆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禾本科蘆葦屬,多年生草本。稈高一至三公尺。葉扁平,線狀披針形,長十五至四十五公分。圓錐花序頂生,稠密,長十五至四十公分,小穗紫色。穎果下有白毛,可隨風飛散,將種子傳到遠方。多生長於溪流兩岸或沼澤、溼地等地。莖皮細緻光澤,可編織蘆簾、蘆蓆。
|
吉人天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嬰,故以「蘭」為名。
(3) 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4) 晉文公:春秋晉國之君,生卒年不詳。姓姬,名重耳,獻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獻公嬖驪姬,殺申生,重耳奔狄;獻公既卒,數傳至懷公圉,秦穆公怨圉,乃求得重耳,發兵納為晉侯。公任用狐偃,趙衰諸賢,納周襄王,救宋破楚,繼齊桓公為諸侯盟主,成為五霸之一,諡文。
(5) 石癸:春秋時鄭公大夫,生卒年不詳。
(6) 姬、姞耦:姬姓與姞姓婚配。姞,音ㄐ|ˊ。
(7) 蕃:通「繁」,眾多。
(8) 后稷:周朝的先祖。相傳姜原因踐天帝跡而懷后稷,因初欲棄之,故取名...
|
暴跳如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真情摯意。
(2) 盤石:大石。
(3) 蒲葦:即蘆葦,禾本科蘆屬,多年生草本。多生長於溪流兩岸或沼澤、溼地等水分充足的地方。莖細緻強韌,可編織蘆簾、蘆蓆。
(4) 紉:音ㄖㄣˋ,通「韌」,柔軟而結實。
|
爭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彩互相輝映。《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兩岸柳陰夾道,隔湖畫閣爭輝。」《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諸燈上下爭輝,真係玻璃世界,珠寶乾坤。」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