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武器名。古代一種似劍而彎曲的兵器。《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韓延壽》:「延壽又取官銅物,侯月蝕鑄作刀劍鉤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露、展示。如:「亮牌」、「亮相」。《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亮了兵器,就交起手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武器名。長柄,頂端有直刃,兩旁各具橫刀,可直刺或橫擊的兵器。通「戟」。《左傳.隱公十一年》:「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晉.杜預.注:「棘,戟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斧、鉞一類的兵器。明.張自烈《正字通.刀部》:「劉,鉞屬。」《書經.顧命》:「一人冕執劉,立于東堂。」
自相矛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矛是攻擊的兵器,而盾是用來防禦兵器攻擊的器具。在《韓非子.難一》中,舉了一個故事說:有個楚國人在市集上賣矛和盾。剛開始時先是誇讚他的盾說:「我這面盾非常堅固,任何鋒利的東西都刺不破它。」過了一會兒,又誇讚他的矛說:「我這隻矛是最鋒利的,沒有什麼東西是它不能刺破的。」這時,有人緊接著問說:「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那結果會是怎樣呢?」這一問,讓賣矛與盾的人無言以對。典源又見《韓非子.難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自相矛盾」,用來比喻言語或行事前後無法呼應,互相牴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鋒利的兵器。《漢書.卷一.高帝紀下》:「朕親被堅執銳,自帥士卒,犯危難,平暴亂。」唐.王維〈為羽林將軍祭武大將軍文〉:「帝在紫微,與君為衛,身恆披堅,手不捨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兵器銳利的部分。如:「刀鋒」、「劍鋒」。
3.借指刀、劍等兵器。《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晉.陸機〈從軍行〉:「飛鋒無絕影,鳴鏑自相和。」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面、額等處刺字塗墨。劓,將犯人鼻子割去。 (6) 期年:一周年。期,音ㄐ|。 (7) 兵革:指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參考資料〕另可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步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步,軍隊行進;伐,以兵器擊刺。「步伐」泛指隊伍行進的腳步。《文明小史》第五六回:「行列十分整肅,步伐十分整齊。」
明鏡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郡縣,以集權中央;統一度量衡與文字;開闢馳道,修築長城,以鞏固國防;為消除反側與箝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偶語詩書者棄市,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於始皇三十七年,死於巡遊途中。 (6) 宮人:宮女的通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