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0.41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依樣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趙匡胤(西元927∼976),宋朝開國君主,涿州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後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結束五代擾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 (3) 翰林:職官名。唐宋為內庭供奉之官,方技、雜流,亦待詔翰林。 (4) 葫蘆:植物名。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草。以其果實狀似壺及蘆,故稱為「壺蘆」。全株有毛。莖細長,以卷鬚絡於他物;葉掌狀淺裂、具齒、互生;花單性、同株、色白而有綠線,萼漏斗。瓜果粗長,初生有細毛,成熟後,皮面光滑。可供食用及藥用。 (5) 玉堂之壁...
鷹視狼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貪狠凶殘的樣子。《三國演義》第九一回:「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
趙匡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927~976)宋朝開國君主,涿州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後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結束五代擾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
心腹之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致命的禍患或隱藏在內部的危害。[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以求除去心腹之患。
杜漸防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制止它逐漸擴大,這樣才可以除去禍患,聚集福慧。後來和帝命丁鴻為太尉兼衛尉,駐守宮廷,並收回竇憲的兵權,削奪竇氏的權力,終於化解了一場政治危機。後來「防微杜漸」這句成語可能就這裡演變而出,在錯誤或壞事萌芽的時候及時制止,杜絕它發展。
勢成騎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晉長廣掖人。永嘉之亂後,擁有軍隊萬餘。成帝時為歷陽內史,有謀反之心,庾亮召為大司馬,想要奪去他的兵權。蘇峻不願意,便舉兵作亂,攻陷京師。後為溫嶠、陶侃等討平。 (2) 溫嶠:西元288∼329,字太真,晉祁人。博學有識,初為劉琨參軍,永嘉之亂後,元帝南遷 ,尚未即位,溫嶠奉劉琨之命前去勸元帝登基稱帝。其母阻止他,溫嶠便扯斷衣袖,毅然而去。明帝時,平定王敦、蘇峻之亂,拜驃騎將軍,封始安郡公,諡忠武。嶠,音ㄐ|ㄠˋ。 (3) 陶侃:西元259∼334,字士行,晉潯陽人。晉代名臣,初為廣州刺史,每日搬運磚塊以鍛鍊體力。明帝時拜征西大將軍,都督荊襄軍事,平定蘇峻之亂。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武將謀國的壓力,提高文人的政治待遇,這一政策也體現在國家教育上。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在解除武將兵權的同時,重用儒臣,實行儒臣執政、以文代武的政策。宋太宗以後後,提倡「用文德禮治」,「遵周孔之禮」,主張以儒學為修身之道,同時講求佛道思想的作用。宋仁宗時,下詔州、縣辦學,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 興學運動 第一次興學運動:宋仁宗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第二次興學運動:宋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第三次興學運動:宋徽宗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 官學私學 各地書院式私學盛行,主要由於自唐朝以來,印刷業發達,書籍增多...
劉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子》的時候,是在他47—50歲,一生中最鼎盛之際,此前的半生他鬱鬱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負,後來被奪去兵權,遂棄官歸隱家鄉青田山中,發憤而著《郁離子》。書成不久,他即出山離家,成為朱元璋的親信謀士,協助朱元璋建立了統一的明王朝。《郁離子》不僅集中反應了作為政治家的劉伯溫治國安民的主張,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觀、哲學思想、經濟思想、文學成就、道德為人以及淵博學識。在寫作《郁離子》的過程中,劉伯溫的整個思想體系,尤其是對社會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張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統。《列朝詩集小傳》評道:「竊窺其所為歌詩,悲惋衰颯,先後異致。其深衷托...
陰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圖謀而暗中策劃。《韓非子.存韓》:「韓秦強弱在今年耳,且趙與諸侯陰謀久矣。夫一動而弱於諸侯,危事也。」《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重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掌握兵權,地位重要的大臣。《三國志.卷六一.吳書.潘濬陸凱傳.陸凱》:「中常侍王蕃黃中通理,處朝忠謇,斯社稷之重鎮,大吳之龍逢也。」《新唐書.卷一五八.列傳.韓弘》:「二父居重鎮,我以孺子又當執金吾職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