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9.16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眼光如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目光如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南史.卷一五.檀道濟列傳》載,南北朝時,宋國有位大將名叫檀道濟,他曾追隨武帝劉裕北伐,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武帝死後,文帝即位,仍任命檀道濟征討北魏,又屢建奇功。由於他功業彪炳,官位升至司空,權勢極大,他的幾個兒子也都掌管兵權。然而樹大招風,他的功高望重引起皇帝及朝中其他大臣的猜忌。一日,皇帝以議事為由,傳喚他進宮,卻乘機將他捕捉下獄,並且派人殺了他的家人及親信。檀道濟在牢獄之中,知道自己這回必定難逃死劫,急怒攻心,眼中發出如火炬般熊熊火焰,又氣又恨地把一大斛酒一飲而盡,然後脫下頭巾重擲在地,咬牙大罵:「你是在毀掉自己的萬里長城啊!」這件事傳出之後,...
宋徽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同時南宋朝廷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劉錡、楊沂中等大將的兵權,為《紹興和議》做好了準備。十一月間,宋、金為《紹興和議》達成書面協議。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南宋朝廷殺岳飛,據《宋史》載是為了滿足完顏宗弼議和所設前提。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紹興和議》徹底完成所有手續。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同年八月十餘輛牛車到達臨安,十月,南宋將徽宗暫葬於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名曰永固陵(後改名永佑陵)。 評價章惇:「端王輕...
安史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史之亂開始,到唐末,全國約設有四十五個節度使。每一個節度使常領有數州,甚或管轄十多州;而且除原有的兵權外,又兼任有行政權的觀察使和轄區內最重要區域的州(稱為使府)刺史。轄區內分為史府及其他的州(稱為支郡)。使府由藩鎮的主要兵力─牙中軍屯駐,支郡則由牙外軍屯駐,進而還將村落自衛的團練兵編入藩鎮部隊。於是,律令體制的中央→州→線的統治系統變成中央→藩鎮→州→縣,藩鎮的動向漸具重要意義。大抵而言,藩鎮往往獨佔轄區內的稅收,任意任免官吏,增加軍力,而有自立的傾向;安史叛軍的降將被任命為節度使時,這種傾向更加為明顯。在所有藩鎮中...
利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指兵權。《後漢書.卷五七.杜欒劉李劉謝列傳.劉陶》:「妄假利器,委授國柄,使群醜刑隸,芟刈小民。」《資治通鑑.卷五九.漢紀五一.靈帝中平六年》:「而反委釋利器,更徵外助。」
坐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旁觀而不理。《三國演義》第五一回:「吾已知曹兵常來寨前辱罵。程德謀既同掌兵權,何故坐視?」《精忠岳傳》第一六回:「儻或有失,那奸臣必然上本,反說相公坐視不救。」
葫蘆依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趙匡胤(西元927∼976),宋朝開國君主,涿州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後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結束五代擾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 (3) 翰林:職官名。唐宋為內庭供奉之官,方技、雜流,亦待詔翰林。 (4) 葫蘆:植物名。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草。以其果實狀似壺及蘆,故稱為「壺蘆」。全株有毛。莖細長,以卷鬚絡於他物;葉掌狀淺裂、具齒、互生;花單性、同株、色白而有綠線,萼漏斗。瓜果粗長,初生有細毛,成熟後,皮面光滑。可供食用及藥用。 (5) 玉堂之壁...
趙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4年)任宰相,淳化三年(992年)因病辭職。趙普是宋太祖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曾建議太祖以廢除各將領的兵權,重用文人,以解決五代以來軍人及將領跋扈的局面<ref>趙匡胤有一天召趙普問道“自唐季以來數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戰鬥不息,生民塗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為國家計長久,其道何如?”。普回答:“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二)</ref>。有當用者,普薦其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
如虎生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虎添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如虎添翼」意指本就兇猛威武的老虎,若添上了翅膀,將變得更加神勇無敵,此語見於諸葛亮所撰著的兵書《將苑》。《將苑》一書,內容主要論述用兵領將的謀略與技巧,〈兵權〉為其首篇,主要談論將領掌握兵權的重要性。所謂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的實際權力。軍隊中的將領若能執管兵權,掌握操控軍隊的威勢,如此統兵馭將,將如猛虎插上雙翅,可以翱翔於天下各方,無論遇到什麼狀況,都能靈活而充裕地因應。反之,則如魚、龍離開了江海湖泊,再也無法遨遊嬉戲於浪濤之上。諸葛亮文中以「譬如猛虎,加之羽翼」比喻將帥掌有兵權,能依自己的意志指揮軍隊,使軍力發揮到極限,使戰力更加強盛。後來「如...
移天易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京師,尋拜車騎將軍、太子太傅。後納親信孫秀之言,待賈后殺太子,矯詔廢后,斬殺多位大臣,自命為相國,據兵權,驅惠帝,僭即帝位。齊王冏等起兵討之,兵敗,貶為庶人,後遭賜死。 (2) 孫秀:?∼西元301,字俊忠,西晉琅邪人。初為琅邪小史,累官於趙國,以諂媚自達。後受趙王倫寵信,與倫謀廢賈后,逐惠帝。倫篡位,以秀為中書監、驃騎將軍,儀同三司。秀貪淫逐利,多殺忠良,以逞私欲。後齊王冏等三王起兵討之,秀與倫俱見誅。 (3) 喋喋:私下談論。 (4) 先唱:率先倡導。唱,通「倡」。
紙上譚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括雖然熟讀兵書,卻不懂得靈活運用,非大將之才。」但趙王不聽建言,還是派了趙括領兵抗秦。趙括接掌兵權後,馬上改變廉頗的戰略,軍官也大批更換。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用計截斷趙軍的運糧後路,圍困趙軍。過了四十幾天,趙軍糧草吃盡,趙括率領精銳部隊企圖突圍,結果遭秦軍亂箭射死,趙國四十萬軍士也都被秦軍俘虜,並且被活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紙上談兵」,用來比喻不切實際的議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