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6.27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危險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某些人,防護行動正在實施或可以實施。
危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硬且崎嶇之岩質、可能存有沈船殘骸或其他障礙物等之海底區。此類區域雖無礙航行,但不適於下錨、坐底或進行拖撈作業。亦稱險惡底。
健康危險評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健康危險評估」應用了生命統計學、流行病學及行為科學等理論,是一種綜合性的技術。它是基於生命統計學上生命表的理論,假設一同歷群的人(a cohort)在目前所觀察到的死亡情形不變的狀況下,依照不同種族、性別等,來估計出他們在未來一段期間內(通常是十年),可能因某種原因(如心臟病等)而死亡的機率,以及他們還可能存活的年數(即預期壽命)。再根據流行病學上認為每一疾病都有一個以上的危險因子(如心臟病之危險因子是高血壓、高血膽固醇、吸菸、肥胖等),而各危險因子又可依其程度分成不同類目(如吸菸這因子可分為吸菸、曾吸菸、不吸菸等),各個危險因子或危險因子的類目不同,對疾病影響的程度也有所不同,這也就是...
穩態危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穩態的情況下,由於傳輸線的延遲或雜亂的閘,使得系統進入非預期運作的現象。通常導因於靜態冒險(static hazard),或臨界競賽(critical race)。參【靜態冒險】(static hazard)、【臨界競賽】(critical race)。
可接受的危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一定條件的環境下,人類可容忍接受的危險發生率,或稱「可接受的風險」。對“可接受的危險度”整體的考量,除了考慮科學的證據及評估發生的機率外,尚須考量經濟、社會倫理及文化各層面的接受程度。
危險率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相對危險性』(relative risk, RR)。
危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遺傳、發育、營養、生理、心理或疾病等因素使得某些人對某種污染因子比一般人來得敏感。例如幼兒對鉛的毒性比成年人敏感,心絞痛的病人對一氧化碳毒性比一般人敏感,白人對紫外線之皮膚癌致癌效應比黑人敏感。此外,高危險群也可以界定為對污染因子有較多暴露機會之人群。例如煉焦爐工人比一般人更有機會接觸到一氧化碳及多環碳氫化合物,其發生缺氧及肺癌之比率也比一般人高。又為節省經費,一般作業環境測定時,多會由高危險群先行著手,如其暴露濃度符合法定容許暴露濃度標準,則可推估其他非高危險群勞工之暴露理應也不會有問題。
危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度介於0至20公尺間之小範圍暗礁,尤指孤立之尖礁石。此類岩石均視為有礙航行,海圖上應予精繪標示,並加危險線,如附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安全。如:「危險」。《左傳.昭公十八年》:「小國忘守則危,況有災乎?」唐.韓愈〈後十九日復上書〉:「以蹈於窮餓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安全的。如:「險局」、「危險」、「險境」、「險象環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