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非制約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巴夫洛夫(I.P. Pavlov)用狗所作的唾液分泌的古典制約學習實驗中,非制約反應是指個體不需經過學習就對非制約刺激產生的反應。例如,在巴夫洛夫實驗中,狗見到肉粉(非制約刺激)而自然產生的分泌唾液的反應就是非制約反應。非制約反應可能是本能的,也可能是學得的。
循環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循環反應」是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認知發展論中感覺動作期的特徵之一;在該期所畫分的六個階段之中,有三個階段涉及循環反應。皮亞傑視之為行為的循環性或容易重複的部分,在感覺動作期的發展過程中擔負重要的任務,且代表一種較進步的同化(assimilation)形式。
  依功能與內容區分,循環反應有如下三種:
  1.初級循環反應(primary circular reaction):出現於感覺動作期的第二階段,該階段的嬰兒於隨意活動之際,偶然引發有趣事件之後,會嘗試重複該行為,如吮吸拇指可說是該反應的範例。嬰兒無意中將拇指置入口中吮吸,不久拇...
刺激-反應學習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如Watson)與實用主義教育學家(如Dewey)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在於描述由刺激經驗所引發的行為改變。經驗是一種與週邊環境(物理環境與社會環境)的接觸,這種接觸使個體產生適應性的新行為,就如增強作用一節所提出的Thorndike實驗,S是指環境刺激,而R是指行為,而心理學家的目標,就是瞭解S與R的互動關係。教育學家則研究如何有效的產生正確(符合物理社會環境需求的)的行為。   心理學家如何解釋S與R的關係,會隨著經驗的增加而改變呢?S-R 理論認為,只要能夠以S來預期R,就達到研究的目標了。但認知心理學家(如James)則認為,與S的多次接觸會導致一種內化的歷程...
Watson, J. B. (1930). Behaviorism (revise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James, W. (1983).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ewey, John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Y: Collier Books.
催化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催化劑的幫助下所進行的化學反應。依化學動力學理論,推動具高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Ea)的化學反應需相當高的溫度,但在催化劑的幫助下,可能降低反應的Ea和所需的溫度。例如雨水中吸收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受錳或鐵離子等的催化作用,會使二氧化硫易於被氧化生成硫酸,而形成酸性雨(acid rain)。化學工業上氮和氫經鐵觸媒合成氨;二氧化硫在鉑金屬的催化下和氧作用合成三氧化硫;與汽車廢氣中的碳氫化合物(RH),一氧化碳(CO)和氮的氧化物(NOx)等空氣污染物,在排出前也可經車輛廢氣轉化器(催化物主要為Pt,Pd和Rh上等金屬)轉化為無毒之二氧化碳(CO2)、水蒸氣和氮氣等...
包晶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金冷卻時,一液相與一固相起作用,產生第二種固相的反應。為可逆反應,在二元合金系中且為恆溫反應
取代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基元反應的一種,指化合物分子中(RX)的一個原子或原子團(X)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團(Z)所替代的反應。可以RX+Z→RZ+X的化學反應式來表示。環境中這種類型的化學反應較多,自來水用氯消毒過程中,水中的的某些化合物(如甲烷或鹵化烴)中的一些氫被氯取代,而生成氯化烷類(如三氯甲烷等)等有害物質像:
  CH2Cl2+Cl2→CHCl3+HCl的反應,即是一個常發生的取代反應
包析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金冷卻時,二種固相互相作用而生成第三種固相的反應,稱為「包析反應」。為可逆反應,在二元合金系中且是恆溫進行。
非均相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異相反應。指在不均勻的系統內所進行的化學反應。此時反應物分處於兩相(固體和氣體、固體和液體、兩種互不混溶的液體等)或兩相以上的介質中。環境中的非均相催化過程很多,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在與顆粒物表面上含有的錳、鐵等金屬離子接觸時,會發生催化氧化作用而生成硫酸鹽。二氧化硫對金屬材料、建築物的氧化腐蝕作用也都是常發生的非均相反應。對環境有害的污染物(如工廠廢氣中的碳氫化合物 RH)也可藉非均相的催化反應(如下述之催化燃燒)而消除:
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自由度振動系統,其質量為m;彈簧常數為k;周期為T=2π√m/k;阻尼係數為c;阻尼比為ζ。當此系統承受地震地表加速度üg(t)的作用時,該單自由度振動系統的運動方程式如下:
  
  式中,u為質量m對地的相對位移。此單自由度系統受某地震作用所產生的最大相對位移、最大相對速度及最大絕對加速度,隨其基本振動週期T、阻尼比ζ而變。茲在幾個固定的阻尼比如2%,5%,10%下,變化此系統的周期T,以頻率f=1/T為橫座標,將其對應的最大相對位移、相對速度或絕對加速度繪成圖形,均稱為反應譜。
  一般在求得相對位移反應譜Sd(T,ζ)後,乘以ω=√k/m,稱為擬...
題目反應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題目反應理論或稱潛在特質理論(latent trait theory, LTT),是相對於古典測驗理論(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及類推性理論(generalizability theory, GT)等較早測驗理論的另一支新興的測驗理論。題目反應論的核心概念雖在早期心理物理測量或〔比西量表〕中題目答對概率與年齡關係的探討中已經浮現,但一直到一九六○年代,隨著電腦科技的快速進展及羅爾德等人(Frederic Lord, Allan Birbaum & George Rasch)的努力,解決實際應用中參數估算的問題後,該理論才漸次受到重視,目前受到大型測驗計畫的普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