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73.24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施放。《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瞽從下縱火焚廩。」
塞翁失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候邊塞上有個老翁,丟了一匹馬。別人去安慰他,他卻說:「怎麼知道不是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這匹馬果然帶著一匹好馬回來了。典出《淮南子.人間》。比喻禍福時常互轉,不能以一時論定。宋.陸游〈賀蔣尚書出知婺州啟〉:「魯人獲麟以為不祥,雖愛憎之叵測;塞翁失馬未必非福,抑倚伏之何常。」《儒林外史》第四○回:「蕭雲仙呼天搶地,盡哀盡禮,治辦喪事,十分盡心。卻自己嘆息道:『人說塞翁失馬,未知是福是禍。』」也作「北失馬」。
栩栩如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1>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2>與3>!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注解〕 (1) 莊周:戰國時宋國蒙人,生卒年不詳。曾為蒙漆園吏,故亦稱為「蒙吏」、「蒙莊」、「蒙」。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施同時。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追號為南華真人,稱其書為《南華經》。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政治觀則歸於無為而治。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著有《莊子》。 (2) 自喻適志:自快得意。喻,知曉。適志,適意、舒適。 (3) 與:音ㄩˊ,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同「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時候、時刻。唐.杜甫〈述懷〉詩:「沉思歡會處,恐作窮獨。」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牽引。如:「牽曳」、「拖曳」。金.元好問〈石門〉詩:「曳杖行歌羨樵,此生何計得隨君。」
愛屋及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屋烏推愛注音︰ㄨ ㄨ ㄊㄨㄟ ㄞˋ漢語拼音︰wū wū tuī ài釋義︰猶「愛屋及烏」。見「愛屋及烏」條。 01.明.沈鯨《雙珠記.第九齣》:「承二位尊兄屋烏推愛頻周卹,瀝膽披肝擬後圖。」 02.明.許自昌《水滸記.第一八齣》:「蒙尊嫂留小生進裡面來坐,這個都是看宋公明的分上,屋烏推愛,一時相繾綣。」 參考詞語︰推愛屋烏注音︰ㄊㄨㄟ ㄞˋ ㄨ ㄨ漢語拼音︰tuī ài wū wū釋義︰猶「愛屋及烏」。見「愛屋及烏」條。 01.《野曝言.第九九回》:「府尊王恕,是當今第一流人物;因晚生與老先生同鄉,推愛屋烏,相待極厚。」
道貌岸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翌日,陳妻尚未歸,正切狐疑,忽有醫者自來,道貌岸然,班白老,舉室驚惶,不知所自。」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筌,捕魚用的竹器。得魚忘筌指捕得了魚,便忘掉了筌。語本《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五首之四》:「嘉彼釣,得魚忘筌。」後轉比喻人在成功後就忘本背恩。明.朱權《荊釵記》第一五齣:「願他獨占魁選,榮顯。母妻封贈受皇宣,門楣顯,姓名傳。得魚後,怎忘筌?」
高瞻遠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遠大。《野曝言》第二回:「遂把這些粉白黛綠,鶯聲燕語,都付之不見不聞。一路高瞻遠矚,要領略湖山真景。」
雨後春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趙蕃〈過易簡彥從〉詩(據《章泉稿》引)1>雨後筍怒長,春雨陰暗成。關門有餘暇2>,散帙3>不妨清。從仕亦何好?隱居無用名。悠然4>會心處,便欲寄吾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張耒〈食筍〉詩。 (2) 餘暇:空閒的時間。暇,音ㄒ|ㄚˊ。 (3) 散帙:打開書帙。帙,裝書的布套,音ㄓˋ。 (4) 悠然:閒適自得的樣子。〔參考資料〕 宋.張耒〈食筍〉詩(據《柯山集.卷一四》引)荒林春足雨,新筍迸龍雛。鄰勤致饋,老人欣付廚。朝餐甘飽美,放箸為嗟吁。惜取葛陂杖,猶堪代我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