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聲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譽、名望。《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傳.東平憲王蒼傳》:「蒼在朝數載,多所隆益,而自以至親輔政,聲望日重,意不自安。」《文明小史》第四五回:「現任兩江總督,是極有聲望的。」
名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名氣、名望、名譽
馬太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的學者和相較之下較不著名的學者,在完成一件相似的研究時,聲望高者,比起那些默默無名的人,取得更多的名望;即使該研究和之前研究案結果類似,或者和其他學者有相同結論,仍然獲得較大的聲譽回響。莫頓探究如此效應的社會心理條件和產生機制,發現享譽國際的科學研究者會透過他們原本就具有的學術地位,以及其所開發的研究觀點的重要價值,甚至是他們在先前的成功,而受到的社會肯定之中建立的自信心,去強化學界或社會的焦點聚集功能。(註1)宏觀社會學上的馬太效應,在社會選擇的淘汰過程之中,很明顯的發生在現有的教育體制,名校不斷地區得資源,進而持續...
名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名聲、名望、名譽
聲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名望、聲望
劉禹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其中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一方面在稱讚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的同時也為其不幸的命運而感嘆,因劉禹錫的兩度被貶一共是23年(“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劉禹錫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答,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的領悟也深深影響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 生平志劉禹錫回朝任東都尚書省主客郎中,他一到長安,就寫了《再遊玄都觀絕句》,表現了屢遭打擊而...
風流自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欣賞。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四.鄭蘇年師》:「毅然以鄉先達自居,勉之以修己之學,濟物之功,而戒其毋以風流自賞。」《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的名望也漸漸低下去,只好穿兩件窄袖的衣服,戴上副金絲邊的眼鏡,風流自賞,聊以解嘲而已。」
借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借別人的地位、名望來抬高自己。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一六:「假名梅聖俞,毀及范文正公,而天下駭然不服矣。且文正公與歐陽公、梅公立朝同心,詎有異論?特聖俞子孫不耀,故挾之借重以欺世。」
謝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晉」陽夏人,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出身名門大族,祖父謝衡以儒學知名,官至國子祭酒;父親謝裒,官至太常卿。謝安年輕時就思想敏銳深刻,舉止沉著鎮定,風度優雅流暢,能寫一手漂亮的行書。東晉初年的不少名士如王導、桓彝都很器重他,少年時就有重名。然而謝安並不想憑藉出身、名望去獵取高官厚祿。東晉朝廷先是徵召他入司徒府,接著又任命他為佐著作郎,都被謝安以有病為藉囗推辭了。後來,拒絕應召的謝安乾脆隱居到會稽的東山,與王羲之、許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頻繁交遊,出則漁弋山水,入則吟詠屬文,挾妓樂優遊山林,就是不願當官。當...
地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名望、職位、身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