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316.5721 ms
共 11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含糊其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說得不清楚、不明白。如:「交代事情必須一清二楚,不可含糊其辭。」
|
含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糊、不明確的樣子。如:「他的言辭含混不清,頗令人費解。」
|
蘊藉含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文字含蓄文雅。《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用此等字眼,亦覺粗陋不雅。求再擬較些蘊藉含蓄者。」
|
內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部蘊含、內在涵養。《南史.卷三九.劉勔傳》:「內含玉潤,外表瀾清。」
|
含哺鼓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含著食物,鼓著肚子。語本《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形容吃飽喝足,悠閒無慮的安樂生活,是太平盛世的一種景象。《歧路燈》第三一回:「這一干人,早晨便在衙門前酒飯館內,被譚紹聞請了一個含哺鼓腹。」也作「鼓腹」、「含哺」。
|
齒如含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牙齒有如口中含著海貝般的潔白整齊。《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也作「齒如齊貝」、「齒若編貝」。
|
阿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含又作阿伽摩、阿笈摩、阿鋡、阿鋡暮等,意譯法藏、法本、教法、無比法、淨教等;引申有「傳來的教訓」或「聖教」的意思。其實「阿含」一辭,在佛教諸經論中有著很多不同的譯語;也隨著佛法的流傳發展有著不同的意義。〔佛光大藏經阿含藏〕中〔雜阿含經題解〕說到,「阿含」字義有三:
1.佛陀在世時,諸弟子以佛陀金口所宣,傳承於弟子的教誡法語,稱之為「阿含」。 2.佛陀般涅槃後,由大迦葉等尊者,從阿難處所受經集(即佛教所稱第一次結集)的四阿含:中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此時的「阿含」成為佛教「聖教集」、「聖典」的同義語。 3.大乘經典大量出現後,先進的大眾部... |
含垢忍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受恥辱。唐.陳子昂〈謝衣表〉:「未雪國恥,所以含垢忍辱,圖死闕庭。」也作「含垢忍恥」。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