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丘一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丘和谿壑。語本《漢書.卷一○○.敘傳上》:「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栖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一丘一壑指隱居者所居住的地方。後亦用以比喻歸隱在野,縱情山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一日之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比別人略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新唐書.卷九八.王珪傳》:「至潔濁揚清,疾惡好善,臣於數子,有一日之長。」
名士風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才學而不拘禮法的名士風度和習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理義所得,優劣乃復未辨;然門庭蕭寂,居然有名士風流,殷不及韓。」《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咱們名士風流,正該灑脫些才是。」
五行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目十行」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孔融〈汝潁優劣論〉(據《藝文類聚.卷二二.人部六.品藻》引)1>融以為汝南士勝潁川士。陳長文難,融答之曰:「汝南戴子高親止千乘萬騎,與光武皇帝共於道中,潁川士雖抗節,未有頡頏天子者也。汝南許子伯與其友人共說世俗將壞,因夜舉聲號哭,潁川雖憂時,未有能哭世者也。汝南府許掾教太守鄧晨圖開稻陂數萬頃,累世獲其功,夜有火光之瑞,韓元長雖好地理,未有成功見效,如許掾者也。汝南張元伯身死之後,見夢范巨卿,潁川士雖有奇異,未有能神而靈者也。汝南應世叔2>,讀書五行俱下,潁川士雖多聰明,未有能離婁並照3>者也。汝南李洪為太尉掾,弟煞人當死,洪自劾詣閤,乞代弟命,...
劉大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卷、經濟」是文章的材料和內容,而「神、氣、音節」是作家之能事。方東樹曾說:「學博(劉大櫆)論文主品藻,侍郎(方苞)論文主義法。」 著作《海峰詩文集》、《論文偶記》、《評選唐宋八家文鈔》 觀點劉大櫆著有《論文偶記》,提出「神氣」說,強調神氣、音節、字句間相互表裡之關係;「神氣」為文之最精處,所以他主張於音節求神氣,於字句以求音節。在此同時,又將詩之蘊含、深遠、疏曠、情韻諸特質給引進散文理論中。於是促成了散文的詩化及藝術化。這種「詩文互通」的理論,對於姚鼐所提倡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之論,與陰陽剛柔之說,有開啟的作用。 ...
清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純潔而和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閭丘沖。」劉孝標注引荀綽〈兖州記〉:「沖清平有鑒識,博學有文義。」
與時浮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著世俗的眼光或潮流而行。形容沒有己見,隨波逐流。《晉書.卷四三.王戎傳》:「但與時浮沉,戶調門選而已。」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陶冶世俗,與時浮沉,吾不如子。」也作「與世浮沉」、「與世沉浮」。
四通五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隈澳,其塗之所出,四通而八達,游士之所湊也。」此外在《抱朴子.外篇.刺驕》:「聞之漢末,諸無行。自相品藻次第,群驕慢傲,不入道檢者,為都魁雄伯,四通八達。」「四通八達」指晉代光逸、謝鯤、阮放、畢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輔之八人。而《朱子語類.卷一一.學.讀書法下》:「看文字不可落於偏僻,須是周匝。看得四通八達,無些窒礙,方有進益。」「四通八達」一詞的意思則是形容對事理明白曉暢、融會貫通。
結繩而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古無文字,故用結繩的方法來記事。《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後亦比喻以最清簡的方法來治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人皆如此,便可結繩而治,但恐狐狸貒貉啖盡。」
八達四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隈澳,其塗之所出,四通而八達,游士之所湊也。」此外在《抱朴子.外篇.刺驕》:「聞之漢末,諸無行。自相品藻次第,群驕慢傲,不入道檢者,為都魁雄伯,四通八達。」「四通八達」指晉代光逸、謝鯤、阮放、畢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輔之八人。而《朱子語類.卷一一.學.讀書法下》:「看文字不可落於偏僻,須是周匝。看得四通八達,無些窒礙,方有進益。」「四通八達」一詞的意思則是形容對事理明白曉暢、融會貫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