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2.90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目五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目十行」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孔融〈汝潁優劣論〉(據《藝文類聚.卷二二.人部六.品藻》引)1>融以為汝南士勝潁川士。陳長文難,融答之曰:「汝南戴子高親止千乘萬騎,與光武皇帝共於道中,潁川士雖抗節,未有頡頏天子者也。汝南許子伯與其友人共說世俗將壞,因夜舉聲號哭,潁川雖憂時,未有能哭世者也。汝南府許掾教太守鄧晨圖開稻陂數萬頃,累世獲其功,夜有火光之瑞,韓元長雖好地理,未有成功見效,如許掾者也。汝南張元伯身死之後,見夢范巨卿,潁川士雖有奇異,未有能神而靈者也。汝南應世叔2>,讀書五行俱下,潁川士雖多聰明,未有能離婁並照3>者也。汝南李洪為太尉掾,弟煞人當死,洪自劾詣閤,乞代弟命,...
聲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的聲威和教化。《書經.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任者,不如也。」
破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說話扼要中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韶音令辭,不如我;往輒破的,勝我。」唐.杜甫〈敬贈鄭諫議十韻〉:「諫官非不達,詩義早知名。破的由來事,先鋒孰敢爭!」
三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三種自相矛盾的行為。《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肅直諒多聞。」南朝宋.裴松之.注:「劉寔以為肅方於事上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榮貴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財物而治身不穢,此三反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卞望之云:『郗公體中有三反: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脩計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
甄奇錄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拔錄用優秀傑出的人才。《三國志.卷五二.吳書.步騭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少以才聞,善論議,臧否得中,甄奇錄異,薦述後進,題目品藻,曲有條貫,眾人以此服之。」
姦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奸詐凶惡。唐.劉知幾《史通.卷七.品藻》:「又江充、息夫躬讒諂惑上,使禍延諸后,毒及忠良,論其奸凶,過於石顯遠矣。」明.李東陽〈書某節婦事〉:「身死無所惜,其何以洩忿鬱,而暴其姦凶。」
事與志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猶願。「事與志違」即「事與願違」。見「事與願違」條。01.《太平御覽.卷四四七.人事部一八.品藻下》引晉.習鑿齒〈周魯通諸葛論〉:「若乃力不能合,事與志違,躬耕南畝,遁跡當年,何由盡臣禮於孫氏、於漢室已亡之日耶?」 
高情遠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尚的情操,深遠的志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高情遠致,弟子蚤已服膺。」也作「高情遠意」。
機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迅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郗嘉賓問謝太傅曰:『林公談何如嵇公?』謝云:『嵇公勤著腳,裁可得去耳。』」劉孝標注引《支遁傳》:「遁神悟機發,風期所得,自然超邁也。」
公才公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指三公或輔弼大臣的才識和名望。《梁書.卷二一.王暕傳》:「時文憲作宰,賓客盈門,見暕相謂曰:『公才公望,復在此矣。』」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卷七四:「然公才公望,聖主探知,卿貳之遷,定當不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