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生者的精氣、靈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凜凜恆如有生氣。」《老殘遊記二編》第九回:「我看你一身的生氣,決不是個鬼,一定要還陽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議論、判定。如:「評定」、「評論」、「評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論者評之,以為喬雖高韻,而檢不匝。」
一目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孔融〈汝潁優劣論〉(據《藝文類聚.卷二二.人部六.品藻》引)1>融以為汝南士勝潁川士。陳長文難,融答之曰:「汝南戴子高親止千乘萬騎,與光武皇帝共於道中,潁川士雖抗節,未有頡頏天子者也。汝南許子伯與其友人共說世俗將壞,因夜舉聲號哭,潁川雖憂時,未有能哭世者也。汝南府許掾教太守鄧晨圖開稻陂數萬頃,累世獲其功,夜有火光之瑞,韓元長雖好地理,未有成功見效,如許掾者也。汝南張元伯身死之後,見夢范巨卿,潁川士雖有奇異,未有能神而靈者也。汝南應世叔2>,讀書五行俱下,潁川士雖多聰明,未有能離婁並照3>者也。汝南李洪為太尉掾,弟煞人當死,洪自劾詣閤,乞代弟命,便飲酖而死,弟用得全,潁川雖尚節義,未有能...
四通八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隈澳,其塗之所出,四通而八達,游士之所湊也。」此外在《抱朴子.外篇.刺驕》:「聞之漢末,諸無行。自相品藻次第,群驕慢傲,不入道檢者,為都魁雄伯,四通八達。」「四通八達」指晉代光逸、謝鯤、阮放、畢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輔之八人。而《朱子語類.卷一一.學.讀書法下》:「看文字不可落於偏僻,須是周匝。看得四通八達,無些窒礙,方有進益。」「四通八達」一詞的意思則是形容對事理明白曉暢、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低劣、不好的。《戰國策.秦策四》:「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鬥,而駑犬受其弊。」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駑牛可以負重致遠。」
負重致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第九》:「陸子所謂駑馬有逸足之用,顧子所謂駑牛可以負重致遠。」
龍行虎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帝王莊重威嚴的儀態。《宋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唐.釋皎然《詩式.品藻》:「其華豔如百葉芙蓉,菡萏照水。其體裁如龍行虎步,逸情高脫。」也作「虎步龍行」。
區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別。《文選.班固.幽通賦》:「侯草木之區別兮,苟能實其必榮。」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伊以率任之性,欲區別智勇。」
有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有意識、有見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郗司空家有傖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
十行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目十行」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孔融〈汝潁優劣論〉(據《藝文類聚.卷二二.人部六.品藻》引)1>融以為汝南士勝潁川士。陳長文難,融答之曰:「汝南戴子高親止千乘萬騎,與光武皇帝共於道中,潁川士雖抗節,未有頡頏天子者也。汝南許子伯與其友人共說世俗將壞,因夜舉聲號哭,潁川雖憂時,未有能哭世者也。汝南府許掾教太守鄧晨圖開稻陂數萬頃,累世獲其功,夜有火光之瑞,韓元長雖好地理,未有成功見效,如許掾者也。汝南張元伯身死之後,見夢范巨卿,潁川士雖有奇異,未有能神而靈者也。汝南應世叔2>,讀書五行俱下,潁川士雖多聰明,未有能離婁並照3>者也。汝南李洪為太尉掾,弟煞人當死,洪自劾詣閤,乞代弟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