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眾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指一切有情識作用的生物。亦即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道輪迴的各種生命體。《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貧僧奉敕,為東土眾生未有佛教,是取經也。」也作「有情」、「有識」。
海底撈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種。在《二郎收豬八戒》中,描述了二郎神收服豬八戒的故事。在《西遊記》中,豬八戒與孫悟空、沙悟淨同為唐三藏的弟子,護送唐三藏前往天竺取經。相傳豬八戒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帥,因觸犯天條,被貶入凡間,不慎投胎為豬,但仍有神通。豬八戒天性貪食好色,曾化身男子前往高家莊提親,後被視破,遭到收伏。因為豬八戒什麼都不怕,只怕二郎神的哮天犬,故吳昌齡以此傳說作為題材,寫了這齣雜劇。在曲詞中,吳昌齡描寫閨女待嫁,但姻緣天定不能強求,苦無對象只好蹉跎青春的幽怨心情,用「海內尋針」來形容如意郎君難以尋覓。這裡的「海內尋針」意同「海底撈針」,另外明代朱權的《荊釵記》也用了「東海撈針」,意思也是一樣的。如果要追探更早的典...
不識抬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識抬舉」的「抬舉」,是指別人對自己的看重和禮遇,「不識抬舉」是用來指責人不接受或不自知別人的禮遇優待。見用於《西遊記》第六四回。這一回中提到:唐三藏和徒弟們在西去求經的路上,經過一條佈滿荊棘的路,來到一座古廟前。一陣風吹起,忽然出現了一位老者,把唐三藏帶到一座石屋前,向他說明來意,因為夜晚風清月霽,特請唐三藏來會友談詩。接著又出現了三位老者,各有稱號,對待唐三藏也非常禮遇,邀請他進入石屋飲茶吟詩,然後這五人就著詩興,相和起來了。過了許久,有兩個青衣女童提著一對燈籠,後引著一位仙女,仙女手上轉動著一枝杏花,笑吟吟地走進門。這位仙女原來是杏仙,容貌美麗,儀態端莊,因聽聞有佳客在此,也來一起吟詩...
禱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祝告鬼神或上帝,以求福佑。《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下》:「法師七人,焚香望雞足山禱告,齊聲動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滅、削平、刪除。如:「剗平」、「剗除」。《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剗滅古文,刮語燒書。」《後漢書.卷四四.胡廣傳》:「今以一臣之言,剗戾舊章,便利未明,眾心不猒。」
參見「一剗」條。
安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平安、平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行人安穩,布颿無恙。」《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卷下:「一釜變化蓮花座,四伴是冷水池;此中坐臥,甚是安穩。」
來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次年、明年。《孟子.滕文公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今日吐至來日,今月吐至來月,今年吐至來年,今生吐至來生,也不盡。」也作「來歲」。
松風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品高潔。唐.太宗〈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蟠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神話中的仙桃。傳說三千年結果一次,吃了可以長生不死。《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卷中:「願今日蟠桃結實,可偷三五個喫。」
王羲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6、7、8是王羲之之作,共有160多帖。藏於上海博物館)清堂帖 (集帖,集王羲之的字重刻而成)大唐三藏聖教序 (由唐朝比丘懷仁,集王羲之字而成)資料來源:網路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ISP):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24055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