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4.90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吊虎離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調虎離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調虎離山」指引誘老虎離開盤踞的山頭,藉機進入此山。此成語見於《西遊記》。《西遊記》第五三回中,提到唐三藏一行人西行取經時,唐三藏因誤飲子母河照胎泉的水,腹痛成胎,於是孫悟空來到一處寺廟,想要求得一碗落胎泉水治師父的病。但寺廟內的道人因與唐僧一行人有冤仇,不願意讓他取水。孫悟空於是叫沙和尚當他的助手,再一次來到寺廟。因有過之前一次失敗的經驗,孫悟空就想出一個方法,先把那個道人引出寺廟爭戰,沙和尚再趁著二人交戰的機會,探井取水。這個方法果然奏效,沙和尚已取了水,此時孫悟空正想趕盡殺絕,但沙和尚卻喊道:「饒了他吧!」孫悟空一聽,就告訴如意真仙,這次用「調...
夙世因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世的姻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聞經聽法,種植善根;又且得見丈夫,夙世因緣。」
聖教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唐三藏聖教序〉的簡稱。唐初玄奘赴西域取經,往返共歷十七年,回長安後,翻譯佛教經、律、論三藏要籍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特製此序表彰其事,冠於諸經之首。高宗永徽四年(西元653)由褚遂良書於石碑,稱為「褚聖教序」。為褚遂良晚年代表作品。高宗咸亨三年(西元672)弘福寺懷仁和尚集王羲之草書刻於石碑,稱為「集王書聖教序」,簡稱「王聖教序」。
東海撈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種。在《二郎收豬八戒》中,描述了二郎神收服豬八戒的故事。在《西遊記》中,豬八戒與孫悟空、沙悟淨同為唐三藏的弟子,護送唐三藏前往天竺取經。相傳豬八戒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帥,因觸犯天條,被貶入凡間,不慎投胎為豬,但仍有神通。豬八戒天性貪食好色,曾化身男子前往高家莊提親,後被視破,遭到收伏。因為豬八戒什麼都不怕,只怕二郎神的哮天犬,故吳昌齡以此傳說作為題材,寫了這齣雜劇。在曲詞中,吳昌齡描寫閨女待嫁,但姻緣天定不能強求,苦無對象只好蹉跎青春的幽怨心情,用「海內尋針」來形容如意郎君難以尋覓。這裡的「海內尋針」意同「海底撈針」,另外明代朱權的《荊釵記》也用了「東海撈針」,意思也是一樣的。如果要追探更早的典...
囉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吵鬧。《西遊記》第二四回:「唐三藏雖是故人,須要防備他手下人囉唕,不可驚動他知。」《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欽差是在屋裡,就只不肯見你們,為的是怕你們囉唕。」也作「囉噪」。
舉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抬起頭。唐.李白〈靜夜思〉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舉頭見一寺額,號『香山之寺』。」
仙露明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人氣質風度秀異出塵。唐.太宗〈大唐三藏聖教序〉:「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映在水中的月影。比喻清淨、明亮或虛幻不實的事物。唐.太宗〈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以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唐.李白〈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詩:「觀心同水月,解領得明珠。」
濟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繁多熱鬧的樣子。《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卷中:「又行百里之外,見有一國,人煙濟楚。」
無日無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分晝夜。《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無日無夜,二邊相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