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4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只是礙於祖宗“不可輕易示人”的遺訓,這才作罷。事有湊巧,不久兩人都得了一種奇怪的病,臥床不起。 四處問卜求醫,古怪稀奇的東西吃了若干,只是病不見有任何起色。兩家人家上上下下的人都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但還是一籌莫展。 一日街上走來一個遊方郎中,說能醫治各種疑難雜症。也是病急亂投醫,請到家裡,郎中看了看病人,說這種病需要珍珠粉來合藥。匆勿寫了一個方子,就走了出去。可是滿意說什麼也不肯殘損那顆稀世之珍,所以就只吃了方子上的藥;壽量則忍痛吃了用家傳珍珠粉合的藥。 幾天以後,遊方郎中來到滿意家問病況如何,滿意如實以告,郎中說,...
走馬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詩人孟郊參加科舉考試,曾經兩次落第不中,後來終於在四十六歲時高中進士。放榜之時正值春天,這時首都長安花團錦簇,人人都上街欣賞怡人的景致。孟郊也騎著快馬、迎著春風,得意地四處遊覽,一天就看遍了長安的花景。中第加上春天的到來,使得孟郊在按捺不住內心喜悅之下,著手寫了這首絕句,記錄自己的心情。詩裡說到自己一掃過去的鬱結心情,如今志得意滿,真是自由暢快、無拘無束。後來「走馬看花」這個成語就從孟郊的這首詩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抱負實現或遊賞時得意愉快的心情。 + 清朝人吳喬寫了一本名為《圍爐詩話》的書,闡述自己對歷代詩作的看法。他認為:唐詩情意深遠、詞語委婉,所以會有即使品味許久,也無法了解其真正義含的...
席不暇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席子還沒坐暖就得起身再忙別的事。比喻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例]為了革命大事,孫中山先生四處奔走,席不暇暖。
萬紫千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萬紫千紅」是形容百花齊放的美景。宋代文人邵雍的〈落花吟〉一詩中,用這四個字形容狂風時,五顏六色的花瓣四處紛飛,桃樹與李樹的葉子都被吹到河面上,鋪成一條路。後來「萬紫千紅」就被用來形容百花盛開,色彩絢麗的景象,特別是用來形容春天的景色,例如南宋朱熹的〈春日〉詩:「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亦用於比喻事物豐富而多采多姿。
委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壓制自己的意志,以遷就他人或環境。[例]為解決家裡的經濟危機,他只好委屈自己四處兼差。 △委曲
不時之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時之需」原作「不時之須」,見於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後赤壁賦〉。北宋神宗朝,蘇軾遭人誣陷獲罪,被貶謫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在此期間,蘇軾常四處遊覽,曾兩次遊於城外的赤壁磯,並將此地喻為三國古戰場赤壁,借以興發思古之悠情,寫下傳頌千古的〈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前赤壁賦〉寫於秋季,文中借肅颯之景抒發撫今追昔的感慨;〈後赤壁賦〉作於冬季,文中則借滄桑景物抒發胸中悲涼之意。「不時之須」一語即見於〈後赤壁賦〉,文中描述:蘇軾與兩位好友在夜間漫步,舉頭見到月色美好,於是起了酒興。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鮮魚可以下酒,蘇軾便興沖沖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說:「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意...
一決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決雌雄」原作「決雌雄」。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秦滅亡後,楚漢相爭不下,戰爭連年,不論是四處征戰的軍士或是運糧的老弱殘兵都已疲困不堪,體悟到這個情況的西楚霸王項羽就向漢王劉邦提出說:「天下動亂不安已經好幾年,只是因為我們兩個人的緣故,我希望和你挑戰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平白受苦。」「決雌雄」即決定勝負之意。後來「一決雌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互相較量以決定一下勝敗、高下。出現「一決雌雄」的書證如《三國演義》第三一回:「吾自歷戰數十場,不意今日狼狽至此!此天喪吾也!汝等各回本州,誓與曹賊一決雌雄!」
烏合之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盤散沙,瓦合之卒辨似: 「烏合之眾」及「一盤散沙」都是指沒有組織的一群人。 「烏合之眾」側重於組成群眾為臨時湊合,沒有紀律;「一盤散沙」側重於組成分子人心渙散。 烏合之眾 一盤散沙 辨似例句 ○ ㄨ 這支抗議隊伍是臨時組成的~,一聽到警察來了,嚇得四處逃竄。 ㄨ ○ 這次班級對抗賽之所以會輸,就是因為我們像~,不能團結,人人只顧自己,而忘了全班的榮譽。
來龍去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堪輿家就是風水家,稱山脈的起伏為「龍」,其主峰稱為「來龍」;山谷中的溪流稱為「脈」,而其主流則稱為「去脈」。「來龍去脈」指從頭到尾像脈管一樣連貫著的地勢。在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一三齣中,陶侃為了葬母,四處尋找墓地,恰巧遇見一個懂得堪輿術的老翁,指點他一塊靠嶺朝山的富貴之地時,就有此說法。後來「來龍去脈」被引申用來比喻事情的首尾始末。
怨聲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回到皇帝手中,實權仍由皇后的父親大將軍梁商掌握。梁商見到政局敗壞,民間災異四起,想要整頓朝政,於是四處延攬有才德之士。李固是當時有名的文人,博學多才,有氣節操守,不同流合汙,多次辭退朝廷的徵用。他曾縱論時弊,建議皇帝應該壓制外戚、罷退宦官、用人唯才,但沒有受到採納,於是便到漢中隱居起來。這次梁商請他出來為官,李固希望梁商能夠先端正朝廷風氣,於是又上書說道:「安帝在位的時侯,任用外戚小人,他們公開地收受賄賂,任用人才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天下才會紛擾不已,路上都充滿了百姓抱怨的聲音。希望將軍能夠以天下為憂,崇尚儉省,用人唯才,才是救國之道。」但是梁商卻沒有接納李固的建議。這段話的原文「天下紛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