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回教節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教重要節日有二,即「開齋節」與「忠孝節」,茲分述如下:
1.開齋節('Id al-Fitr),新疆維吾爾人稱「肉孜節」(Ruzah波斯文,齋戒之意),回曆每年十月一日為開齋節,因回曆九月為回教之齋戒月,其開始與結束均以新月初現為準。是日上午舉行會禮,可在曠場舉行,教徒會禮前均沐浴盛裝,並依規定施捨(俗稱「麥子錢」),會禮結束後互相慶賀,並依禮俗盛待賓客,互贈節日禮品,有的教胞在家誦念〔古蘭經〕,祈求真主賜福,或上墳悼念亡人。 2.忠孝節('Id al-Adha),回曆每年十二月十日為忠孝節(一名宰牲節),相傳真主為考驗易布拉欣(基督教司馬儀,基督教稱以撒)順從... |
回教八件教門根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教八件教門根源係源於穆爾太齊賴派(Mu'tazilite)的回教根本信仰:(1)認主獨一;(2)知主公道;(3)信聖人;(4)信伊瑪目;(5)命人行善;(6)止人幹歹;(7)遠奸;(8)近賢。前四件是信仰方面,後四件是倫理道德方面。
|
回教學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教學糧為中國回教經堂用語,在農村,教眾一般用糧食作為學課,即此之謂。
|
回教掌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教為中國回教漢語教職名稱,即清真寺內三位執掌教務阿訇的總稱。依次為:「伊瑪目」(al-Imam)、「海推布」(Khatib)及「穆艾津」(al-Mua'dhin)。有些地方掌教專指「伊瑪目」。
|
回教漢譯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教傳入中國後,因絲路中斷,多係父子相傳,所用經典均係阿拉伯文及波斯文。自明末胡登洲倡導經堂教育後,始有寺院教育的制度,然所用課本,仍係阿文或波斯文,未能普遍為國人所接受。
與「經堂教育」同時期,另有一股力量,即回教漢譯運動,人才輩出,茲列舉如下: 1.王岱輿(約1570~1660),別署真回老人,其祖先來自西域,明太祖賜以欽監官職,世居金陵。王氏自幼即習回教經典,三十歲以後始讀儒書,也曾研究禪宗。著書二部:一係〔清真大學〕,內分五篇,是講述宗教哲學的;一係〔正教真銓〕,共二卷四十篇,論歸真明心之學及修道之學。另有後學伍連城代為輯錄的〔希真正答〕一卷。 |
回教住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教住學為中國回教經堂用語,指住在清真寺中跟隨阿訇(教長)學習宗教知識。
|
回教門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教門宦係回教蘇菲主義派別及所屬各支派在中國的通稱。清初傳入西北的河州(甘肅臨夏)循化等地,光緒二十三年(1897)始有「門宦」名詞出現,新疆稱之為「依禪」(Ieshan)。
門宦各派在信仰方面,除保留〔古蘭經〕、〔聖訓〕及「五功」等基本信仰及功修外,還崇敬「教主」,宣揚「教主」是引領信徒進入天堂之人,教徒須絕對服從他,在「教主」墓地建立亭室,稱為「拱北」,加以崇拜。信徒要靜坐參悟,念「則克爾」(Dhikr贊頌詞),在組織上盛行「教主」世襲制,「教主」不僅總攬宗教事務,還擁有一定的封建特權。門宦在發展中不斷衍生,分出眾多小門宦。主要有「虎非耶」(Khufiyah)、「哲合林耶... |
回教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教開學為中國回教經堂用語,指阿訇受教眾聘請到清真寺任教,宣講教義,培養「海里凡」。
|
回教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西亞各國。西亞除以色列外,居民大多信奉回教,故稱為「回教世界」。有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約旦、土耳其、葉門等國家。
|
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