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9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網打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在位三十年(西元前1783∼前1754)崩。 (2) 祝:祭祀時主持祭禮的人。 (3) 桀: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諡號桀,約於西元前1818年左右即位,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於西元前1766年左右為成湯所敗,死於南巢,夏亡。
既往不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既往不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孔子有個學生名叫宰我,能言善道。有一天,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牌位要用什麼木材比較好?」他回答說:「可以參考古人的作法,像夏朝時是用松木,殷商時期多用柏木,而周朝一般都是用栗木,意思是要讓人民『戰栗(通「慄」)』。」孔子後來聽到宰我這番話,覺得他隨便猜測古人的用意,毫無根據,十分不妥當,就說:「已做過的事就不便再解說了,已經完成的事也不便再挽救,而對已經過去的事更不便再去追究是非。」意思是要宰我說話小心,對沒有把握的事不要亂加臆測。「既往不咎」就是出自典源文中的一個成語,表示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追究責難的意思。
竊位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尸位素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尸位素餐」係由「尸位」及「素餐」二語組合而成。 「尸位」見於《書經.五子之歌》。根據記載,夏朝君王太康成天不理朝政,只知沉湎於享樂,以致於百姓都不再擁戴他。太康遊樂過度,已經到了不知節制的地步,甚至有一次在洛水(今河南省境內)田獵時,竟然一去就是百天,最後有窮國領袖后羿,因為百姓無法再忍受這樣的國君,將他阻絕在黃河而不得返國。 「素餐」則見於《詩經.魏風.伐檀》,詩歌內容是在諷刺在上位者不勞而食。詩人透過反詰設問的手法,反覆提到:有人不耕種、不收割,為何可獲取三百家的榖糧?有人不上山打獵,為何院子裡掛得都是貆的毛皮?詩歌末尾則說出君子們可是不會白...
助桀為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桀,夏朝的暴君。助桀為虐比喻協助壞人做壞事。《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叛臣,天下之所共疾也。唐主助其攻中國,得非助桀為虐乎?」也作「助紂為虐」。
克儉克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虛而不自滿,所以一定可以當得起帝王這個職位。禹在舜的堅持及百姓的擁戴下,終於接受了舜的禪讓,建立了夏朝。後來「克勤克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用字。如寒浞為夏朝時后羿的宰相,殺羿而代其位,後為少康所滅。
匈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秦漢時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由古文獻可推出夏朝時稱為「獯鬻」,周朝時稱為「獫狁」、「玁狁」。戰國時,分布於秦、趙、燕以北的地區。秦朝時,為大將軍蒙恬所敗而北徙。楚漢之際,統治大漠南北。東漢時,分為南、北二匈奴,後來北匈奴陸續西遷,進入中亞、歐洲之地。南北朝後,「匈奴」之名不復見於中國史籍。也稱為「葷粥」、「葷允」、「獯戎」。
中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新振作興盛起來。[例]少康歷盡艱苦,終於中興夏朝
商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叫殷朝。有時候也稱為殷商或者殷。商朝晚期,中國的歷史從半信半疑的時代過渡到信史時代。商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後的一個帝國,相對於夏具有更豐富的考古發現。商人起於東方,是東夷族的一支。史書記載,商人領袖湯以七十里而興起,得到伊尹輔佐,勢力發展很快,最後擊敗夏桀,代夏而為天下共主。夏、商之際,中原已經出現許多小國,大抵以城市為中心,統有附近一方就是一國,商湯聯合一些小國,打敗夏桀,伊尹可能就是聯盟中最重要的小國國君。 規模早期的國家,城邑範圍不大,國與國之間的差距也小。到了商朝,都城已經頗具規範,十分宏偉。二十世紀五零年代,考...
不咎既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既往不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孔子有個學生名叫宰我,能言善道。有一天,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牌位要用什麼木材比較好?」他回答說:「可以參考古人的作法,像夏朝時是用松木,殷商時期多用柏木,而周朝一般都是用栗木,意思是要讓人民『戰栗(通「慄」)』。」孔子後來聽到宰我這番話,覺得他隨便猜測古人的用意,毫無根據,十分不妥當,就說:「已做過的事就不便再解說了,已經完成的事也不便再挽救,而對已經過去的事更不便再去追究是非。」意思是要宰我說話小心,對沒有把握的事不要亂加臆測。「既往不咎」就是出自典源文中的一個成語,表示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追究責難的意思。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