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489 ms
共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羽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黨羽。《三國演義》第一○回:「不如仍舊奉之為主,賺諸侯入關,先去其羽翼,然後殺之,天下可圖也。」《老殘遊記》第七回:「若論那些大盜,無論頭目人物,就是他們的羽翼,也不作興有一個被玉太尊捉著的呢。」
|
水滸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相傳為元施耐庵或明初羅貫中作。敘述宋末大盜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嘯聚山東梁山泊,後被政府招安的故事。為白話章回小說,有百回本,百十回本,百十五回本,百二十回本,世所通行七十回本,係經清初金聖歎批改者。此外有征四寇,係截取百十五回本下半而成者;水滸後傳為清初南潯陳忱著,述宋江服毒,李俊至暹羅立國等事;與百回本忠義水滸傳銜接。又有蕩寇志,係清俞萬春撰,與七十回本水滸銜接,文字亦力摹水滸,但敘諸人皆以不幸而終,多憑臆造。
|
盜跖顏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盜跖,古代的大盜。顏淵,春秋時孔子的學生,是當時的賢者。盜跖顏淵後用為好人與壞人的代稱。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
|
覬覦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分的意念或企圖。《金瓶梅》第一七回:「這蔣竹山從與婦人看病之時,懷覬覦之心,已非一日。」《隋唐演義》第九三回:「可知那聲色犬馬、奇技淫物,適足以起大盜覬覦之心。」也作「覬覦之志」。
|
端本正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正本清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正本清源」原作「清原正本」。漢代的史學家班固,曾在《漢書》的〈刑法志〉中討論國家的刑法制度,認為當時的法律有許多不合宜的地方,處刑的輕重常拿捏不當,重者太重,死刑人數過多;輕者太輕,無法達到遏止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之下,無法遏止輕犯者作惡,官吏又每每以斬大盜建立威信,結果社會依然混亂。原因除了禮樂教養的缺乏外,就是刑法制定不當的後果。所以班固認為必須要從源頭開始清理、從根本開始整頓,也就是從檢討刑法制度做起,修改不當的法令,重新衡量罰則的輕重,才能使社會達到真正的安定,人民有安樂的生活。後來「正本清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澈底改革以解決問題...
|
口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口頭暗號。《老殘遊記》第七回:「這口號喊出,那大盜就覿面碰著,彼此打個招呼,也決不動手的。」
|
飾非文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如這些都做不到,那麼就不用注重父子兄弟之間的親情了。今天,你是有才德的人,弟弟盜跖卻是個為害天下的大盜,不能教導他引他走向正道,我替你感到羞愧。我自願替你當說客去勸勸他。」柳下季就回答說:「當為人晚輩不聽父兄的勸戒時,即使像先生您這麼能言善辯,又能拿他怎樣呢!況且盜跖的為人,思想靈敏猶如噴湧的泉水,情緒變化起伏就像驟起的狂風,飄忽不定,力量強大可以抵抗敵人的攻擊,口齒伶俐足以遮掩自己的過失,順他的心意就高興,不順心就生氣,而且容易用話來侮辱人。您就不用去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文過飾非」這句成語,用來指掩飾過失、錯誤。
|
絕聖棄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棄絕智慧聰明,返歸於人的天真純樸。為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莊子.胠篋》:「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也作「絕聖棄智」。
|
網開三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湯將捕鳥者所立的四面網放開三面,只留一面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三.殷本紀》。後比喻寬大仁厚,對犯錯的人從寬處置。唐.劉禹錫〈連州賀赦表〉:「網開三面,危疑者許以自新;耳達四聰,瑕累者期於錄用。」《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再說當年,如鄧芝龍、郭婆等,帶這班大盜鬧得那樣翻江倒海,尚且網開三面,招撫他來,饒他一死。」也作「網開一面」。
|
虎口逃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虎口餘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和柳下季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盜跖是天下大盜。孔子對柳下季說:「你是魯國賢人,弟弟卻是盜賊首領,你不覺得羞恥嗎?我願意替你去勸說他。」柳下季對孔子說:「盜跖個性殘暴,容易發怒,根本不受教,我勸你不用去了!」孔子不聽,還是去見了盜跖,後來被盜跖用言語羞辱了一頓,討了個沒趣,垂頭喪氣地回去。回到魯國東門外,剛好遇見柳下季,柳下季問孔子:「幾天不見,是不是去看盜跖了?」孔子說:「是啊!盜跖果真不受教,順他的意就讓人生,逆他的意就要人死,此行的危險,真有如『料虎頭,編虎須』,我差點被老虎吃掉啊!」後來「虎口餘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冒大險而不...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