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1.27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用字。春秋時大盜,當時人稱為「盜跖」。
聲色犬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嗜好歌聲、美色、養狗、騎馬等的荒淫享樂。《隋唐演義》第九三回:「可知那聲色犬馬,奇技淫物,適足以起大盜覬覦之心。」也作「狗馬聲色」、「聲色狗馬」。
正本清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本清源」原作「清原正本」。漢代的史學家班固,曾在《漢書》的〈刑法志〉中討論國家的刑法制度,認為當時的法律有許多不合宜的地方,處刑的輕重常拿捏不當,重者太重,死刑人數過多;輕者太輕,無法達到遏止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之下,無法遏止輕犯者作惡,官吏又每每以斬大盜建立威信,結果社會依然混亂。原因除了禮樂教養的缺乏外,就是刑法制定不當的後果。所以班固認為必須要從源頭開始清理、從根本開始整頓,也就是從檢討刑法制度做起,修改不當的法令,重新衡量罰則的輕重,才能使社會達到真正的安定,人民有安樂的生活。後來「正本清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澈底改革以解決問題。出現「正本清源」的書證如《晉書.卷三.武帝...
網開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照達四聰,瑕累者期於錄用。」 02.《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再說當年,如鄧芝龍、郭婆等,帶這班大盜鬧得那樣翻江倒海,尚且網開三面,招撫他來,饒他一死。何況這些么麼小醜?」
盜亦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成為一個大盜,也有其須具備的才能與原則。語出《莊子.胠篋》:「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後指盜賊也有一定的規矩與原則,不隨意盜竊他人財物。《新唐書.卷八五.王世充等傳.贊曰》:「其間亦假仁義,禮賢才,因之擅王僭帝,所謂盜亦有道者。」《初刻拍案驚奇》卷三:「英雄從古輕一擲,盜亦有道真堪述。」
立錐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提倡自然無為、逍遙自在的人生觀,政治上則祟尚無為而治,因此對儒家的禮教規範與追求王天下的理念加以抨擊。〈盜跖〉一篇則是藉著一位名叫跖的古代大盜之口,來發表反儒家的言論。文中敘述盜跖是魯國賢人柳下惠的弟弟,但卻和哥哥高尚的品德不同,他帶著手下到處搶人錢財,擄人婦女,以暴力橫行天下,所到之處都引起當地的恐慌,人民叫苦連天。孔子看不過這種行為,前去規勸他,說他既長得高大英俊,又聰明勇敢,淪為盜賊實在太可惜了,我願意幫你出使各地,建立屬於你自己的城池,尊你為諸侯,以成聖人之道。盜跖聽了不但不接受,還勃然大怒地說:「你這分明是在收買我,自己有了大城有何用處?堯舜湯武等古代君王擁有...
虎口餘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和柳下季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盜跖是天下大盜。孔子對柳下季說:「你是魯國賢人,弟弟卻是盜賊首領,你不覺得羞恥嗎?我願意替你去勸說他。」柳下季對孔子說:「盜跖個性殘暴,容易發怒,根本不受教,我勸你不用去了!」孔子不聽,還是去見了盜跖,後來被盜跖用言語羞辱了一頓,討了個沒趣,垂頭喪氣地回去。回到魯國東門外,剛好遇見柳下季,柳下季問孔子:「幾天不見,是不是去看盜跖了?」孔子說:「是啊!盜跖果真不受教,順他的意就讓人生,逆他的意就要人死,此行的危險,真有如『料虎頭,編虎須』,我差點被老虎吃掉啊!」後來「虎口餘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冒大險而不死。
本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才學、技能。《老殘遊記》第七回:「大盜係有頭領,有號令,有法律的,大概其中有本領的甚多。」《文明小史》第一一回:「諒他幾個生童,有多大的本領,敢毀本府的祠宇?」
跖狗吠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1.1 譯文1.2 釋義2 近義詞3 反義詞 出處西漢 劉向所輯《戰國策》〈齊策〉:「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譯文跖的狗對著堯叫,並不是以為跖尊貴而堯輕賤,狗本來就對著不是他主人的人叫 釋義跖,即盜跖,相傳為古代大盜。堯,古代聖君。原指人各為其主,以其主之是非為是非。今形容人偏袒惡人而妒斥賢者 近義詞狗吠非主 反義詞激濁揚清
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成對的人物或東西。如:「雌雄大盜」、「雌雄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